学法修行的真正意涵

2022年6 月6日      647次
分享

      我们必须审慎了解:学法修行和研究佛学有何不同?

      研究佛学是学习关于佛教的学问,藉此有能力了解、辨别:什么是佛陀的教说?什么不是佛陀的教说?如同读书做学问,听懂了、明白了、理解了,甚至还能向众人宣讲,令学说广传于世。因此,「研究佛学」确实是重要的学习。先亲近善知识,后听闻正法,是最首要的学法步骤。

      然而,在「听闻正法」之后,缺少依教法实践于生活的行动,也只是读书做学问,不算是真正的修行。为什么?因为,修行的真谛是「改变既有人生的实践行动」。试想:未能改变现况的学习,不是无效的学习吗?

      因此,唯有依据学习的内容,有决心做出不同过往的抉择,务实的实践于现实生活,学习才能改变人生。「改变」是真正的学法修行,不仅能够辨别「佛法的偏正」,更能做出抉择与实际行动,使人生的方向与质量发生正向的改变。可见,抉择是相当重要。

      抉择什么?现今的人生有哪些需要改变及实践?怎么改变与实践?怎么规划?如何落实?我们必须做出判断与决定,而不是只有判断,判断什么不行、什么行。我们必须要下决定,决定实践。唯有经由「实践」的过程,闻知的学习才会转为实践性修行,才是真正的学法、修法。

      若要判断此人是否为「善知识」时,不能单凭学识丰富、能言善道为准,便认定对方是善知识。「善知识」是什么呢?首先,善知识的知见及说法要符合事实,也正是不离「因缘、缘生」的智见。其次,善知识的知见、说法具有一致性,并且落实于现实生活,不仅待人处世上利人利世,并且也能自度苦恼。具足这些特质,此人便是知法、修法、入法、证法的善知识了。当然,亲近这般的善知识,便是学人的典范,引领及敦促学人致力于「改变人生的方向与素质」,并且获得生活中的实益。

      中道僧团坚持不受取、不积蓄、不使用金钱,这是件艰难的事。

      中道僧团为何坚持守这项僧律?请诸位仔细聆听:师父出家前,也是从在家居士做起。当时观察很多的道场和法师,逐渐地看透了一件事。看透了什么事?出家人与一些有声望的大德居士,他们有道德、有善根、有信仰,慈悲度众,广行善事,许多方面皆很好,令人感佩。然而,他们普遍具有「没有钱的焦虑,没有护法信徒的紧张、彷徨和不安」。

      这般的焦虑与不安,使这些法师及大德居士们,即使拥有再多的资源、护持与信徒,也填补不满内心深层的匮乏感。因而导致道场与道场、僧人与僧人、居士与居士之间,甚至是僧人与居士间,不仅是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更是相互争名夺利、占地盘、抢资源及信徒。在此之下,现实的佛教圈如同是进行商业竞争的世俗社会。

      师父在出家前,便看透了这件事。许多学人嘴说修行,但对钱、对受人崇拜、受肯定的希求与争占,却一直挥之不去。内心总希望获得更多人的肯定、支持、追随、崇拜。伴之而来的需求,是更多的护持、信众及名声,更稳定的护持。这类希求与心态一直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因而罹患着「担心没钱、没信徒的焦虑」的病态心理。

      因为如此,师父在出家前便下定决心,出家绝对不接受金钱的供养,建立的僧团也坚定守持「不受取、不积蓄、不使用金钱」的僧律。中道僧团持金钱戒,不只是为了持戒而已!

      中道僧团坚持「不受取、不积蓄、不使用金钱」的僧律,最大的原因是维护佛陀、佛法、僧团、僧律的尊严与信仰,并使佛教具备利益世间的实效与功能。

      试想:如果出家人整天想着「我要有更多的护持、信众及资源」, 即使有信仰、有善根、行善、虔诚,多数的钱是用在社会公益上,也讲经说法。但是,内心难免要为了争取更多的金钱与信徒而焦虑,佛教也免不了学人及道场之间的长久竞争。因为许多学人也是为了弘法、度更多众生的心愿,不自觉的陷入追求更多的金钱、名声与信众的陷阱。如此一来,佛教内部的明争暗斗是少不了!

      中道僧团坚持「不受取、不积蓄、不使用金钱」的僧律,便是要彻底断除度众焦虑、佛门纷争的主要根源。

      听法如同做学问,做学问与学法修行是两回事。我们看待修行人,不管出家或在家,要看他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

      听闻佛法之后,对佛法有深入的理解,也能做出判断、抉择,这都只算是学问。虽然闻法清净很重要,但令自他可真实获益的重点,是决心实践,并实践于生活。无论怎么辛苦,也要这样做!唯有落实在生活的实践,真正的信念与生命的价值才会发生。倾力实现生命价值,而不是只知追求生活的利益,便是真正的修行人。

      若听闻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在理解以后,即使很会讲、很会写,但不做,依然处在利害得失的焦虑之中。此时,总想着怎么藉由宣讲佛法博得更多的信众,获得更多人的信赖、崇拜、追随,并且从中牟取利益护持,发展自己的成功人生。这只是个生意人,而产品转为「佛学」罢了!此人不是修行者!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2022年1月27日随佛禅师于「随佛长老传法系列课程——《破斥犹豫》」对学众开示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