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大事略记

  1. 佛陀正觉 宣说四圣谛度五比丘(432 B.C.E.)

  佛陀觉明四圣谛之三转丶十二行,断贪丶解脱丶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憍陈如等五位比丘,原始佛教僧团正式确立。(参考原始佛教会出版的『正法之光』创刊号 p.10~p.18:关於『佛陀与阿育王之年代考证』一文。)

  2. 佛陀正觉後45年(387 B.C.E.)

  佛陀入灭於拘尸那罗 Kusināra,大迦叶召集五百圣弟子,结集出相应经法 Sutta 与律戒 Vinaya。「第一次结集」会议,集成『因缘』丶『食』丶『圣谛』丶『界』丶『五阴』丶『六处』丶『道品(四念处等)』之七事相应教,以及比丘丶比丘尼律。

  3. 佛陀正觉後145年(287 B.C.E.)

  佛灭後约百年,优波离系毗舍离僧团,擅行受取金钱等「十事非律」,僧团为此起论争。摩偷罗阿难系僧团主导羯磨会议,优波离系阿盘提丶达嚫那婆多僧团支持之,佛教僧团复归於清净丶团结。 佛教举行「第二次结集」会议,由阿难系僧团主导,七百僧团贤达参与,将「原始七事相应教」及百年内的「增新经说」,重新编集为:一丶古老的「原始七事相应教」及增新之短篇经法等,古新共集的《杂阿含》(通巴利《相应部》);二丶新增之中篇经文集编的《中阿含》(通巴利《中部》);三丶增新长篇经文集编的《长阿含》(通巴利《长部》);四丶增新经篇按法数分类集编的《增壹阿含》(通巴利《增支部》),如是形成佛灭後百年的四部圣典。

  4. 佛陀正觉後161年(271 B.C.E.)

  佛灭後116年,优波离系僧团贬谪阿罗汉,提倡菩萨信仰,阿难系僧团起而抗拒,僧团分裂。优波离系之分别说部丶大众部,改变了传统经法丶教乘丶菩提道次第,宣扬自部「论义」,佛说的「一乘菩提道」,被变成「解脱道」与「菩萨道」分流而行。优波离系分别说部丶大众部,在阿育王的支持下,传化於印度各地。

  5. 佛陀正觉後295年(137 B.C.E.)

  佛灭後约250年,坚守传统经法之阿难系受优波离系影响,分裂为「依经之雪山部」与「重论之说一切有部」,维续经法传承的雪山部衰危,终至隐没於世。

  6. 佛陀正觉後382年(50 B.C.E.)

  受优波离系之菩萨信仰影响,大乘菩萨道传出於世,贬「四圣谛」而另倡「缘起即空,诸法皆空」,形成「部派菩萨道」与「大乘菩萨道」分立的新局面,部派佛教日渐没落。

  7. 佛陀正觉後406年(26 B.C.E.)

  分别说系锡兰大寺派僧团举行自部结集,以文字记录集成五部圣典,形成分别说系锡兰铜鍱部。尔後,再传往东南亚诸国。

  8. 佛陀正觉後875年(C.E. 443)

  求那跋陀罗 Guṇabhadra 将阿难系传诵之《杂阿含》译成汉文,将「第一次结集」集成之经法,正式传入於汉地。

  9. 佛陀正觉後983年(C.E. 511)

  优波离系化之说一切有部为白匈奴王密希拉古拉(Mihirakula,或译作摩醯逻矩罗丶弥罗崛丶寐吱曷罗俱逻)破灭於印度,法脉传承从此断绝。

  10. 佛陀正觉後1415年(C.E. 983)

  公元後971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四年)促成汉地大藏经的开版(蜀版),至公元後983年後(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完成。汉地大藏经的编集与刻版印刷,使汉译《杂阿含》在译出五百馀年後得以刻版印刷。然而,《杂阿含》在历经五百多年的辗转传抄後,不仅译出时的五十卷经文,已失佚了二卷(『神足相应』丶『正断相应』缺佚),并且次第紊乱。此後《杂阿含》的流传本,在内容与次第上,都有错乱,如卷二三丶卷二五等两卷,并不是《杂阿含》的经文,而是求那跋陀罗 Guṇabhadra 翻译之《阿育王譬喻》的部分异译,却被误编在《杂阿含》内。

  11. 佛陀正觉後1585年(C.E. 1153)

  锡兰王波洛卡摩婆诃一世(ParakramabāhuⅠ),联合了锡兰大寺派摩诃迦叶波(Udumbaragiri Mahākassapa)及其弟子舍利弗(Śariputta),并团结锡兰所有比丘,将锡兰佛教完全转成大寺派系统。

  12. 佛陀正觉後2415年(C.E. 1983)

  汉传菩萨道印顺法师,致力将次第错置丶经篇缺佚的阿难系汉译《杂阿含》,恢复原有的次第,编写成《杂阿含经论会编》一书,强化了探究「原始佛法」的基础。

  13. 佛陀正觉後2423年(C.E. 1991)

  优波离系南传铜鍱部僧团,将正统僧团之僧律传承,传入了台湾与大陆, 佛陀的声闻僧团显现於华人世界。

  14. 佛陀正觉後2428〜2429年(C.E. 1996〜1997)

  台湾修学南传佛教传诵的随佛尊者,遵循「依经证经」而「不依论」,建立中道僧团及「内觉禅林」。

  华人南传铜鍱部佛教的学众,依照「修学依据」的差异,分为两种不同的学系:

  一丶「依经丶依律,不依论」的重经学系,以中道僧团为主要代表。

  二丶「学经丶依律,而依论」的重论学系,依南传铜鍱部诸论作为「学法及禅修依止」的诸方学众为代表。

  15. 佛陀正觉後2429年(C.E. 1997)

  台湾元亨寺将南传巴利三藏译出,汉译南传大藏经全部出版印行於世。

  16. 佛陀正觉後2434年(C.E. 2002)

  中道僧团从承续南传佛教传诵,但是遵循「依经证经」的修学准则,转变为「传承阿难系与优波离系之原始经法共说」,奉守「第一次结集」之经法丶禅法丶一乘菩提道,遵行南传僧律,以部派分裂以前之圣弟子僧团为依止,发展为传承原始佛教的中道僧团。

  17. 佛陀正觉後2438年(C.E. 2006)

  中道僧团在纽约创立了原始佛教内觉禅觉会(Original Buddhism Meditation Society of Enlightenment)。

  18. 佛陀正觉後2440年(C.E. 2008)

  出家於南传缅甸僧团的 Bhikkhu Vūpasama 随佛尊者,根据阿难系汉译《杂阿含》与优波离系《相应部》之古老修多罗的共说,厘清部派佛教教说,编写成《相应菩提道次第》,还原被曲解丶隐没约二千二百馀年之因缘法丶禅法丶菩提道次第的原貌。

  19. 佛陀正觉後2442年(C.E. 2010)

  中道僧团 Sambodhi Saṅgha,在台湾丶马来西亚丶美国等三地创办了原始佛教会(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出版「正法之光 Saddhammadīpa」会刊,分设中道禅林 Sambodhi World,在美国申请设立原始佛教会专属的「非营利扶助孤童组织──Compassion for Children」。重归「原始佛法(四圣谛)」丶「人间佛教」相应一致,世间丶出世间通达无碍,自利丶利他同步并进的「一乘菩提道」,致力於建立如法丶如律丶和合一味之原始佛教教团,传续正法於世界。

  20. 佛陀正觉後2443年(C.E. 2011)

  公元 2011 年,原始佛教会(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先後在美国丶中华台湾丶马来西亚等三地,团结了原始佛教中道僧团 Sambodhi Saṅgha 及南传佛教分传於锡兰丶缅甸丶泰国丶柬埔寨丶寮国丶美国丶马来西亚丶新加坡的僧伽,共同公开的以「四圣谛佛教」的名义,举行僧团联合宣法,为世人宣说「四圣谛」的教法及深义,并且以中丶英文共同发表「四圣谛佛教宣言 Joint Declaration of “Buddhism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一共提出了十项宣言,经原始佛教中道僧团及南传佛教僧团共同签署後宣告於十方。「四圣谛佛教宣言」中丶英文的内文全部,分别发表於美国纽约丶马来西亚的报纸,登载於原始佛教会(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出版的「正法之光 Saddhammadīpa」杂志第 14,16,18 期。此一四圣谛佛教僧团的可贵宣言,是由中道僧团导师随佛尊者 Bhikkhu Vūpasama 拟写,得到锡兰僧团 Venerable Davuldena Gnanissara Maha Nayaka Thero 及 Venerable Kurunegoda Piyatissa Maha Nayaka Thero 两位大长老的慈悲大力支持,还有美国丶中华台湾丶马来西亚等三地的南传僧团及原始佛教会僧俗二众的共同参与丶支持。

  21. 佛陀正觉後2445年(C.E. 2013)

  公元 2013 年6月,随佛尊者Bhikkhu Vūpasama接受江西宝峰寺(中国禅宗马祖道一道场)的邀请,在江西宝峰寺公开的传授「原始佛教中道禅法」,慕法丶学法者众多。随佛尊者依据阿难系汉译《相应阿含》与优波离系《相应部》之古老『七事修多罗』的共说,传授 佛陀原说的「依六入处为分位的十二因缘法」,修正源自部派佛教「依识为分位」的妄解误说「十二因缘法」。此外,又传授依据「十二因缘观」,次第开展「七菩提支」,统贯三十七道品,究竟成就「四圣谛三转丶十二行」的「中道禅法」。

  同年,在大陆法友的帮助下,在大陆建立了原始佛教的网站,并且继续邀请随佛尊者在大陆各地传授禅法,中国大陆丶台湾团结在佛陀的光明下,同步的学习原始佛教。从此以後,自部派佛教以来被曲解丶隐没约二千二百馀年之因缘法丶禅法丶菩提道次第的原貌,正式的在中国大陆宣扬传授,原始佛教开始流传於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