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佛教(「第一次结集」至佛灭后百年「第二次结集」; B.C.387〜287)
佛灭及「第一次结集」的年代,约发生在公元前387〜384年之间。「第一次结集」以后,佛教的经说传诵不免日渐增新,又有揉杂印度传统神话、传说、寓言,将 佛陀予以神化、理想化的『本生』故事传出。佛灭后百年发生「十事论争」,当时阿难系僧团主导「第二次结集」(公元前约387〜287年),再将古、新经说传诵,整编集成四部圣典。此一时期,僧团形成传承经法之阿难系与传承律戒之优波离系等两大师承,僧团既传承古老传诵,也共承增新的传诵,维持和合一味。
佛灭后百年,发生优波离系毘舍离僧团受取金钱等十事,阿难系僧众耶舍、商那和修等,为了维持僧团的律戒,号召了针对「金钱等十事」的羯摩会议,由阿难系六位长老及阿那律系两位长老,代表僧团组成长老会议,判定毘舍离僧团擅行「受取金钱等十事」为不如律。当时阿难系僧团主导「第二次结集」(公元前约387〜287年),使僧团维持共同的经说及律戒。根据毘舍离僧团传诵之《摩诃僧祇律》记载,「十事论争」的结果,毘舍离僧团接受八大长老会议的决议,承认「受取金钱」为不如律。如是,「十事论争」时,阿难系僧团维持了法与律的和合,而僧团也在毘舍离僧团的妥协下,维持了表面与暂时性的和合与团结,一直到佛灭后116年「五事异法」时,僧团才真正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