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 随佛法师之《相应菩提道次第》
第四章 「老病死」之缘由与灭尽 第二节 明、无明
第二品 如实知集、味、患、离之次第
第五目 如实知「离」:当于五蕴断欲贪
1-4-2-2.5.1 五蕴无常、苦,当于五蕴断欲。
1-4-2-2.5.2 若于五蕴断贪欲,则于未来不生、老病死苦。
SĀ77 大正藏《杂阿含》77经; S22.25《相应部》蕴相应25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断色欲贪,欲贪断已则色断,色断已得断知,得断知已则根本断,如截多罗树头,未来不复更生。如是受、想、行、识欲贪断,乃至未来世不复更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古老经说~大正藏《杂阿含》77经 白话摘要
台湾 编辑组
我是听 佛陀这么说的:
有一段时间, 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候,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应当要舍断对色的欲贪,舍断对色的欲贪后,就会舍断对色的系缚,舍断对色的系缚后,就得到解脱知见,得到解脱知见后,则舍断生死的根本,如同截断多罗树的根头,在未来就不会再生了。像这样,舍断对受……想……行……识等欲贪,则舍断生死的根本,未来不再生。」
比丘们听到 佛陀所说的法后,欢欢喜喜的去实践。
古老经说 大正藏《杂阿含》77经读后感言
台湾 法观
佛陀说法四十余年,行迹遍及古印度恒河两岸诸国,教化不同种姓人物无数。很多受教人士与 佛陀可能只有很短暂的接触,尽管时间不长,简单的几句开示,有根器者立刻理解 佛陀所要传达的正法讯息,修行即能得力。这讯息只有简单几句话,如同本经(杂阿含77 经)内容一样:修行者要舍断对五阴的欲贪;完成离贪断爱的修行,即可解脱生死轮回。
世人大都恐惧死亡,而恐惧死亡的根由在于对生命有贪爱。贪爱愈深者,对死亡恐惧也愈深。
以佛法的观点来说,五阴的运转即是生命轮回现象,对五阴的欲贪即是对生命有贪爱。于五阴的欲贪不舍断,则轮回不可出。
世人凡夫所说的欲贪与 佛陀正法所指的欲贪在范围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世人所说的欲贪指的是对非自己本分之人、事、物的贪求,仅止于道德层面的禁忌。而 佛陀正法所讲的欲贪则指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随起的贪求,是圣者修行层面的关照重点。前者为世间,后者为出世,真的「差很大」!
远的不说,以日常生活饮食为例,世人对自己认定的眼前美食会立刻投入享用,不做二想;换句话说,美食当前,凡夫只想到吃。佛陀对于吃的观点在《阿含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修行人对于食物采取不得不吃的态度,为疗饥而食,食时做如食己子肉之想。也只有无时无刻对欲贪有如此的观察与警觉,才能离贪断爱,走向灭苦解脱之道。在此不得不赞叹,出家修行真乃大丈夫行径,非凡人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