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经说(19)六根、六境及五阴是结所系法

2022年1月21日      176次
分享

节录自 随佛法师之《相应菩提道次第》
第四章 「老病死」之缘由与灭尽 第二节 明、无明
第二品 如实知集、味、患、离之次第
第四目 如实知「苦患」:贪爱五蕴,则系缚于苦

1-4-2-2.4.3六根、六境及五蕴是结所系法(又名 所取法),以味着、结缚、贪爱,而系于生老病死苦。

SĀ283 大正藏《杂阿含》283经; S12.57《相应部》因缘相应57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结所系法,随生味着,顾念,心缚则爱生;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如人种树,初小软弱,爱护令安,壅以粪土,随时溉灌,冷暖调适,以是因缘,然后彼树得增长大。如是比丘结所系法,味着将养则生恩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于结所系法,住生、灭观1,随顺无常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生顾念,心不缚着,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犹如种树,初小软弱,不爱护,不令安隐,不壅粪土,不随时溉灌,冷暖不适,不得增长。若复断根、截枝,段段斩截,分分解析,风飘、日炙,以火焚烧,烧以成粪,或飏以疾风,或投之流水。比丘!于意云何?非为彼树断截其根,乃至焚烧,令其磨灭,于未来世成不生法耶」?答言:「如是,世尊」!「如是比丘!于结所系法,住生、灭观,随顺无常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生顾念,心不缚着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1:「住生、灭观」之句,原经文是置于「随顺无常观」之后,今依佛陀的教法原型,恢复原有的修证次第,如《相应部》22.102经所说,修无常想应立足于观集法、灭法。

S35.109《相应部》 六处相应109经

      第六 系缚

      二   「诸比丘!为说可系缚之法与系缚,且谛听。

      三   比丘等,何者为可系缚之法耶?何者为系缚耶?

      四   诸比丘!眼为可系缚之法,凡对此生欲染,于此即是系缚。

      五~九 耳是…..鼻是…..舌是…..身是…..意为可系缚之法也,凡对此生欲染,于此即是系缚。

      一O  诸比丘!此等称为可系缚之法,以此称为系缚。」

古老经说~大正藏《杂阿含》283经; S12.57《相应部》因缘相应57经 白话摘要

台湾 编辑组

      我是听 佛陀这么说的:

      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当时,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假若对于「结所系法」产生贪着、顾念,心识被结缚,则会生「爱」;因「爱」而缘取,因「取」而缘「有」,因「有」而缘「生」,因「生」而缘老病死、忧悲恼苦等如此的「纯大苦聚」集起。例如有人种树,树苗初期还小而软弱,经过爱护让它安稳,将肥料沃土培在它的根部,适时灌溉,依环境冷热而调节适合它,以这样的因缘,那树苗就得以增高长大。如同这样,比丘们,这结所系法,贪着将会滋养它,则会产生恩爱;因「爱」而缘取,因「取」而缘「有」,因「有」而缘「生」,因「生」而缘老病死、忧悲恼苦等如此的「纯大苦聚」集起。

      假若对「结所系法」依着无常观,安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产生任何顾念,心识不被结缚着,则可以灭除「爱」;「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此的「纯大苦聚」灭。例如对一棵树,当它还小而软弱时,不爱护它,不让它安隐,不将肥料沃土培在它的根部,不适时灌溉,不依环境冷热而调节适合它,它就不得以增长。假如还将它断根、截枝,切成一段段的,分解成一分分的,随风飘、日晒,甚至以火将它焚烧成灰,然后让强风吹散,或者将它投入流水中。比丘们!你们认为如何呢?假如不将这树断根,直到焚烧成灰,让它消灭,怎么能让它在未来不再生长呢?」比丘们回答说:「是的,就是这样,世尊!」。

      佛陀再次强调说:「就是这样啊!比丘!对于「结所系法」依着无常观,安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产生任何顾念,心识没被结缚,则可以灭除「爱」;「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此的「纯大苦聚」灭。

      佛讲完这经后,比丘们听闻 佛陀所说的,欢喜的依照着去实践。

古老经说 大正藏《杂阿含》283经读后感言

台湾 法观

      研读原始佛典,不管是北传《相应阿含》还是南传相应部,最大的困难处在于如何将一篇又一篇言简意赅的经文彼此关联串接起来,还原佛陀的本意。

      《相应阿含》283经讲到如何经由断除对「结所系法」的欲贪,而灭除「纯大苦聚」,达到解脱彼岸。不过,什么是「结所系法」?什么又是「结法」?根据《相应阿含》239经,佛说「欲贪」是名「结法」,而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等根、境是「结所系法」。又根据《相应阿含》19经,佛说: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是「结所系法」。然而,在南传相应部蕴相应120 经,佛说:「…色(受、想、行、识)是结法。于此欲、贪,于此即是结。…」。一经说五阴是「结所系法」,欲贪是结法;另一经却说五蕴是结法,欲贪是结。其实是古今翻译用词的差别。

      当我们想去除不想要的树木,依其大小而有难易程度不同。如果是小苗,可以像对草一样顺手把它拔除;如果主干像手指般粗细,则需双手紧握树干,如拔河一般,才能将之拔出;若主干已经长得如手臂般大小,那么非借助斧锯锄铲工具之力,才能竟全功。要是树已经大到无法以两手环抱的程度,那么以单人之力,即使借助工具,大概也难以撼动它。

      以大树之坚固难以摧毁来譬喻生死轮回大苦的「结」,似有几分贴切。所以 佛陀开示:如果想要防止「结」不断扩大增长,必须从刚开始的阶段就不让它得到使其增大的关注与滋养。如同种树人得知所种的树最后会大到失控,造成困扰,那么就应该立刻停掉对此树的关爱照顾,让它无法成长;甚至把它连根刨出,或截断、或烧毁、或投水,永除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