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即为佛陀思想之原貌,原始佛教一词为学术界用语。原始佛教的研究成果是要贡献给所有这世间的众生。不论是佛弟子、或是非佛弟子。
原始佛教与宗派佛教有立足点、理念不同与探求方式的不同。
如果有探寻原始佛法的信念,就一定要依经讲经,并且要注重史实、经献所谓考证的结果。而不是维护所谓现有的学习传承。对经典、史实的考证及还原,是为了落实 佛陀讲的“四预流支”中的前两步——“亲近善士”、“听闻正法”。探寻原始佛教者,想要亲近的善知识是释迦佛陀,而不是历代宗师。因此才会求真求实,着重考证结果,尊重考证的研究。正法能够听闻,在实修上才不会盲修瞎练。
应对众生的痛苦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暂时舒缓痛苦,虽然他的病苦没有真正的解决,但还是有用的。要一个人改变他的愚痴、贪欲、瞋恚,可是他一时跨越不过去。这时就需要道德与宗教。第二种是良药,能够根本治病。有些人同样感觉到生命有很多痛苦,可是他们理智、务实,这些人需要对他们讲真话,所以佛陀的教导对这些人特别有用。
原始佛教所摄受的人,其实是原本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大乘菩萨道,就摄受不了的人,问题不在其他的教派,问题在这些人的特质就是这样。不站在宗派、宗教的立场,而站在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度越苦难的立场看问题,我们才会看到真正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