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僧团安居二十日禅修
(一) 五阴及六触入的解说
本系列是随佛长老依《相应阿含》和南传巴利圣典《相应部》的共说来讲解十二因缘法。长老从什么是无明、明开始讲起,引领大家了解五阴是什么。 佛陀教的禅观是观五阴的生与灭,其内容就是十二因缘。长老从而纠正将五阴的生、灭认为是刹那生、刹那灭的错误,从经典中了解观五阴的集与灭,即于六入处起观。长老也说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这个念法只是口诀,要了解整个十二因缘,不能只凭口诀来了解。
(二) 不正思惟起无明
无明有因、有缘,什么是无明的因?不正思惟为因缘,正思惟,即如理作意,指的就是因缘观。在眼、色为缘的当下,不如理作意故有无明。无明不是过去带来,也不是无始劫以前就有。
(三) 无明缘行
无明是对五阴的集、灭法不知,对十二因缘、生死缘起的不知,也就是指在六入处不如理作意修因缘观。有无明则不知根、境、识是缘生,就会生起贪爱,生起我见。“行”就是我见。长老依经:“无明触生爱,缘爱起彼行”,指出贪爱以无明为因,而不是如口诀中所说:“受缘爱”,同时又讲解了十二因缘的“取”也是我见的意思。
(四) 名色缘识,识缘名色
长老讲解,名色指六根、六境的因缘。名色缘识,指的是依六根、六境的因缘而有识。识缘名色,指的是于六触入处对六识生贪爱,而生起六根、六境的因缘。
长老依经进一步解说“结所系法”、“结法”。识缘名色不是六识会起名色,关键是贪爱在当中,当贪爱六识,就会生起根、境的因缘,依根、境的因缘,又再生识,就形成“于色(受、想、行)当中有识住,贪喜润泽,生长增广”,形成五阴的贪喜的结,又叫“有结”。
(五) 行缘识,识缘名色
见因缘法、缘生法后才能得明、断无明,才能断“我见、众生见、寿命见、忌讳吉庆见”。长老依《转法轮经》详细说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并指出禅观要从六入处入手。在六入、触、受(想、行)这里不正思惟而起无明,无明缘行(取),行缘识,识缘名色,这里有“有结”,即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贪爱在其中,贪爱不断,有结就不会断,就会有六根生,这就是生死轮回。
(六) 识食、有结缘六入生
“有”指的是“有身”,就是五阴,或识与名色,有贪爱在其中,就形成了五阴的结。依色、受、想、行,或者说依名色的因缘,或者说依六根、六境的因缘而有识,众生爱识,却误以为爱的是六境,六根再追逐六境,六根、六境的因缘就起,或者说色、受、想、行的因缘就起,或者说名色的因缘就起,这就是识缘名色——爱识而增长名色的因缘,不断循环。这里有两件事在其中:一个是爱识,另一个是误以为爱的是六境,才会形成“喜贪润泽,生长增广”。
长老接着讲解“识食”,爱六识会滋长生死轮回,也就是推动生死轮回的助力,因此把爱六识,即对六识生贪爱,叫做识食。识食就是有结,为未来世再生、再有之因缘。”有”之后就是六入生,有“有结”就有生死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