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亲传之禅法

2022年1月1日      646次
分享

佛陀亲传的禅法,是以第一次经典结集的经法作为根据。佛陀说法是针对有情众生的痛苦、烦恼而说,佛陀不讲真理,只教导我们观五阴身心的实况,把对五阴的集、灭法如实知称为明,对五阴的集、灭法不如实知,称为无明。佛陀说法就是为了解决我们对于五阴身心的迷惘、贪执、妄取所造成的痛苦,所以 佛陀讲的是五阴是缘生,缘生则无常、无我…

佛陀亲传之禅法 (一)

      随佛长老首先分析现今佛教各宗派相互批判的情况,这与佛教发展的历程有关。长老接着声明:

一、中道僧团学习原始佛法,是希望能从 佛陀的教诲当中获得修证解脱、证菩提的真实教导,也希望能将这份宝贵的教导利泽天下的苍生,而不是对任何教派的不善意、不善念。

二、解释中道僧团不食鱼肉、不接受金钱、不用净人的原因。

      不管是学习显教、密教或者南传,或者原始佛教,世尊是所有佛弟子心目中唯一的真正皈依处。


佛陀亲传之禅法(二)

      佛陀亲传的禅法,是以第一次经典结集的经法作为根据。佛陀说法是针对有情众生的痛苦、烦恼而说,佛陀不讲真理,只教导我们观五阴身心的实况,把对五阴的集、灭法如实知称为明,对五阴的集、灭法不如实知,称为无明。佛陀说法就是为了解决我们对于五阴身心的迷惘、贪执、妄取所造成的痛苦,所以 佛陀讲的是五阴是缘生,缘生则无常、无我。


佛陀亲传之禅法 (三)

      佛陀教我们观五受阴的集、灭法,见十二因缘法,以破除我见、众生见、寿命见、忌讳喜庆见四种凡俗见。佛陀是觉者不是宗教家,觉者说法是依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佛陀的教说没有离开有情众生现前的经验范围。

      佛陀说法的重点就在如何观身心的集法与灭法,而如果明白了就叫做明,如果不明白就是无明。明白了以后,我们就能够远贪执、妄取、导向苦的灭尽的正道,事实上这就是佛陀亲传的禅法。这个禅法就是十二因缘观,失传了两千两百多年。依这个十二因缘观起七菩提支的修证,成就四圣谛、三转、十二行,这是个非常正统的禅法。

      佛陀所说的一切法,总离不开这五阴身心的世界。因为 佛陀说法以务实为本,需要的是充分的实践、验证,来具体的证明 佛陀所说的是不是事实。


佛陀亲传之禅法(四)

      古典《奥义书》认为一切只是常、乐、我、净的法则,所以提出众生平等的观念。生命本身就有常、乐、我、净的本性,不是由神所造,生命是「业」的现象。《奥义书》是讲业生,佛法是讲缘生,业生与缘生,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想。

      《奥义书》解释:因为有无知遮蔽了本性,所以就会有无知的造作,有了这无知的造作,才会有不好的业。业生论就是宿命论,无始以来就这样,这就是自然论者、无因论者。

      佛陀说:无明是以不正思维为因缘,即在根、境为缘生识的当下不如理作意。无明是现前有因、有缘而发生;无明是无始以来就有的说法事实上是《奥义书》的思想。

      《奥义书》的修行方法是要把染污的无知去除,恢复常乐我净的本性(Atman),才可以解脱。《奥义书》发展出一套修行方法,就是透过念的专注,将缘生无常的精神活动加以伏止,所以就很着重禅定的修行。印度最早期的禅就是透过念的训练,以期要跟常乐我净的本性相应,将正常的起心动念加以伏止的这个过程。

      佛教说五阴是缘生,缘生则无常。想要将正常的起心动念加以伏止,以期达到不动的精神状态,根本不可能,所以,佛教的禅思、禅观,和《奥义书》的禅完全没有一点关系。


佛陀亲传之禅法(五)

      佛陀想要解决的是老病死,于是就如理作意、追根究柢的探寻,这时候生起如实知、如实见: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佛陀未正觉、专精禅思时,不是一念不生、如如不动。

      十二因缘观是佛陀亲传的禅法,不是观自性,也不是观什么名色。整个禅法的全部是七菩提支,禅法的第一步是观五受阴的集、灭法,修的就是十二因缘观,得明、断无明。无明就是在根、境为缘的当下不如理作意而起,因此禅观一定是在根、境为缘的当下。现有的十二因缘基本上是一个口诀的结构。

      禅观时,如果有人叫你分别观色、受、想、行、识,这是分别观。因缘观重视的是怎么发生,以及发生了以后会引发什么变化。在根、境为缘的当下来观五阴的缘起,并且看五阴的生起怎么进行,这就是正统的禅法。


佛陀亲传之禅法(六)

      无明以不正思维为因,就是根、境为缘的当下不如理作意,所以无明是在现在发生。根据《相应部》与《相应阿含》经法的共说,无明是最先断。见到十二因缘的集与灭,就是五受阴的集与灭,得明、断无明,然后得古仙人道,就是八正道。

      《相应阿含》完全没有无明最后断的经文;《相应部》“道品诵”有无明最后断与“五上分结”的经文。分别说部所结集的《舍利弗阿毗达摩》有无明最后断、十结烦恼。

      禅观的第一步是观十二因缘法。苦集灭道四圣谛包含了集法的集谛、灭法的灭谛,还有包含了古仙人道的八正道,所以十二因缘的集、灭法,加上八正道就叫做四圣谛。

      古老的经文说:每一生从六入开始,而不是从识。十二因缘的“行”,不是所谓生死轮回的业行,而是指我见。


佛陀亲传之禅法(七)

      观十二因缘、学十二因缘有两个要点:第一、知道正统的十二因缘法;第二、了解观十二因缘从六触入处观起,还要知道怎么观,也就是回到禅观实务。

      《转法轮经》四圣谛的第一转四行,就是明白苦谛、集谛,灭谛跟道谛,讲的就是四圣谛的第一转,所谓:明为前相,然后生起正见,见八正道。明为前相,就是见集法、灭法,就是四圣谛第一转的集谛与灭谛,然后见古仙人道,也就是八正道。
见八正道以后,才有四圣谛的第二转,精进修习相应于四圣谛的出世间八正道,依正见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次第而起。

      修了八正道以后,正定起已,圣弟子解脱贪欲、瞋恚,圣弟子得解脱知见,自知不受后有,这个就是四圣谛第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