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问题有引发问题的因缘与解决问题的因缘两边。当我们站在解决问题的这一边时,造成问题的那一边一定对我们不满意。那些试图讨好所有人的人,表示遇到问题时,他只想逃避、躲开解决问题必须付出的代价与困难,原因如下:
第一,他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更不打算付出代价、努力与成本去解决问题。
第二,他懦弱、退缩,不敢面对问题,也不敢付出解决问题的艰难与辛劳。
第三,他不敢面对解决问题时,一定会引发某些人对自己的不满意。
社会上有一种人,他和人相处时,只要听到对方讲「哪件事情不大好,哪件事情要解决」,他不分青红皂白,就会在旁边讲反话。譬如有人就事论事说「某同事常常迟到早退,做事不认真,该做的事都丢给其他同事替他做……」,那种人听了就会说:「不要这样说,他确实有这个毛病,但他有很多优点,不要只看他的不好!」事实上他做的就是处处跟别人唱反调,而他唱的反调又都是「伟、光、正」的话,仿佛批评对方的人就是一个很坏的人。
其实这是一种毛病,这种人内心很自卑、没自信,需要别人肯定他,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他习惯性的讨好与美化每个人,尤其是在面对问题发生时,表现出「我是很好的人」,活在自恋的状况中,自我感觉良好!实则这是一种人格的缺陷,他说不出「针对问题怎么解决、针对事情有什么状况需要改进」的话,就只是你好我好、我好你好、大家都好的为人模式,结果什么事都不会做,于是逐渐形成待人接物中人际关系不好的厌男厌女。
这类的人基本上是懦弱与退缩,没有良知、智慧与勇气去面对问题的发生与矛盾,光会说些「再怎么样的问题都有好的一面」……云云,这类的废话而已。事实上,那都算是属于「梵」的本体论认知模式--什么都是清净不分别的,只有纯真纯善。这种情况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对问题也没有实质的帮助。
孔夫子称之为「乡愿,德之贼也」;在传统耆那教化的变型佛教里就是在讲这种神话,当需要付出代价解决问题时,便说:「我们不管这些对错俗事,不涉入世间的是非对立,不想跟人结恶缘,做人不要分别,修行修个人的,自然会有因果报应,我们不涉入……」云云。做为 佛陀的弟子千万不要做这种人。
做一个出家人,先不指望能为法、为人、为教,但一定不要让自己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当今传统耆那教化的佛门弟子遇到问题与困难时便是如此的畏首畏尾、懦弱退缩、逃避责任、不务实际。面对问题发生时,净讲这种荒唐无稽的话,这种出家人无法承担教化众生的重任与义务,只会等着在家人来供养,最后是在家居士来帮他解决问题。说白了,这就是社会的寄生虫,这是不妥善的行为!
诸位请静静想想,这一生是要浑水摸鱼过一辈子?还是要在人间做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呢?如果只是想要做一个浑水摸鱼,让大家都喜欢自己,日子好过一点,基本上是个社会的寄生虫。因为既不打算解决问题,也不打算面对问题,甚至别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还在旁边做厌男厌女。
但如果立定志向在有生之年,在面临因缘时节里,要做一个能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当中,让身旁的人也能从困难中走出来的人,就必须具备如下之认知:
第一,要有智慧与良知,就因缘说因缘,「问题在哪里?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事情?」我们要良知性的反思与智慧性的判断。
第二,要有魄力与担当,承担起解决问题时所发生的困难以及要付出的代价跟成本。
第三,内心需足够强壮,具备勇气。要解决问题,一定会面对另外一批人对你的反弹。因为看不到问题的人,或者制造问题的人,或者形成问题的那些人,一定会反对解决问题的你,这是因缘当中的必然性。所以要做一个解决问题的人,你内心需要有这种觉悟。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21年12月5日随佛禅师于内觉禅林对僧众开示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