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是要「有所作为」,而不是无所作为。我们活在现实世界,每天眼见、耳闻…,如何可能什么都不做呢?学佛人如以「什么都不做」为修行,不听、不看、不说…感觉起来很伟大,实际上却是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成。这样的人生肯定是压抑、身心扭曲,很不快乐。
佛教界二千多年来,有些精进修行的人说世间是苦,于是终日不笑,不与人往来,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讲到十善,也以为只要做到不痴、不贪、不瞋就好,听起来很有修行,但实际上却是什么都没做。修行应该有所作为,我们并不以「不做」为修行。
比如我们常说的「放下」,放下犹如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做」不代表「什么都不会错」。事实上,一旦「提起」自然就会放下,提起即是有所作为,不强调提起只强调放下,到头来人生毫无作为,你会心有千千结。故而「放下」不是修行,「提起」才是修行;「不妄语」的修行,应依「正语」才能「不妄语」;「离贪」不是不贪就好,而是应当「行正道」。
修行的智慧根本就在这里,所有的修法都是这样,长久以来,信佛人被错误的见解捆绑,以致生命正向的潜能发挥不出来。如果能转的过来,藉着观念的修正,改变学佛的生活质量,修行生活将步入另一个境界,人生大大改变,佛弟子才能朝气蓬勃,一扫长久以来的死气沉沉。
佛陀教导我们要精勤、不放逸,想要修学佛法、过修道生活,并不是过着「减法人生」,而是「加法人生」;不是不作为而是正确作为;不是全然放下,也不是禁断主义,而是勤行正向,认真分享。行正道的人要多点正常社会活动,让精神上丰富精彩,生活清凉而不荒凉。在解决问题、开展人生上,令好的增长、不好的减少,其间遇到困难就去度越,如此认真于生活,心里踏实,自然身心就会改变。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18年6月,随佛禅师于台北禅院《正见释迦佛陀原教——重开人间之菩提大道》之部分开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