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的真意

2022年1月24日      212次
分享

      在《相应部》六处相应35.88经;《相应阿含》311经说到,有一次富楼那尊者拜访 佛陀, 佛陀称赞富楼那尊者能够善学忍辱的故事。在经文后半部提到尊者为了要到西方弘法,即使被别人打骂、杀害,还是愿意前去。

      这一位 世尊的圣弟子富楼那尊者为了弘法,愿意去偏远落后的佛教边境,忍受别人可能对他的种种羞辱、责骂,甚至可能会有人打他、杀害他。这样「忍受羞辱」的意思,不是受别人欺负我就要忍耐、退缩,而是做这件神圣的事情,要有这种决心跟使命感,不管再怎么样艰难的状况,一定要去帮助那里的人。这种不会放弃的决心,才是忍辱真正的意思。

      很多人看事情只看一面,只见到圣弟子原谅、不计较的一面就跟着学。但这篇经文告诉你,富楼那尊者到西方弘法,他的目标很清楚,是要将 佛陀的法传出去。尊者有一个很清楚的信念,他为了实践他的信念,所以忍耐,但不是在退让。他是用减少无谓的冲突,来为他开拓传教的空间与机运。

      当年,地方的流氓要韩信从他的胯下钻过去,韩信就从地痞流氓的胯下钻过去,为什么?韩信的能力是有领百万雄军的人,可是如果一对一打架,他是打不过一个彪悍的男性。比起打架,他根本打不过人家,可是领兵百万征讨天下,却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他不需要在这种小人身上浪费他的生命,韩信是征讨天下、平定天下的人,与一个地痞流氓比谁的拳头大、胳膊粗,有什么意义?

      富楼那尊者也是一样,佛陀弟子是要广度众生。圣弟子的智慧跟德行,不是表现在争强斗狠。 佛陀问他,你到那里怎么面对?尊者说:「我不跟这些人争强斗狠,我退让」。但是这个「退让」,不是那种懦弱的「退让」。就像韩信钻胯下,他可不是退让,那个叫做「智慧的表现」。因为我很清楚、很坚定我的目标及方向,因为我有领军百万平定天下的能力,无须与地痞流氓打架之时,死在他的拳头底下。这不是浪费生命了吗?所以,为了将来有朝一日能够达成平定天下,利益天下苍生,我现在钻他的胯下有什么关系。

      圣弟子也是如此,要到一个顽强的地区去传教,将佛法广传利益许多有缘的众生。所以他忍耐、退让,这就是有智慧的圣人。诸位以为他在忍辱、退让吗?若只会退让,那是为了什么而退让?退让有带来什么利益或帮助吗?只是己不得利,别人也不得利,那何必退让?「退让」是要能够为带来大家的利益才有帮助。如果得利的退让,并不是真正的退让,而是进的另一种方式。如果「退让」不会为大家带来利益,再怎么困难、兇险,你都要前进。

      诸位,我们学习佛法千万不要成为一个身心软弱,退缩的人。如果成为这样的人,并不会得到佛法的好处。修行人不是为了要前进而做,也不是为了要后退而做,更不是为了要保持现状而做,而是为了自、他的利益而做。 佛陀只教我们时时刻刻看清楚,怎么做对自他有利,怎么做才能够开展自他光明的利益。

随佛长老开示于2014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