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缘生则无常、缘生则非我」,是依着「诸法因缘生」的事实,舍除常、我的妄执与妄见。大家必须理解,佛陀是说「不要妄执」,而非「什么都不要执着」。
佛陀告诉我们「诸法因缘生」,理应执持这个事实,依不同的因缘,调整方法与态度。不要误以为在此因缘中的好或不好,到其他的因缘中也必是好或不好,我们须舍除此种常执与常见。
佛陀并不是说「不执着」,而是说「不妄执」,是「有所坚持、有所不坚持」。在此因缘是适当的,就要坚持;到另一个因缘是不好的,就不要坚持。缘生则无常,得视当下的因缘调整,有所坚持,有所不坚持。
明白缘生则无常,舍离妄执,其态度肯定是「认真做」!看什么因缘做什么事,随时调整,认真做,如大丈夫般能进能退。
认为「什么都不要坚持」的人,很容易流于什么现象呢?例如吃素一事,这类人士就会认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只要心中有佛,何必拘泥形式,坚持非得吃素不可呢?结果他心里没有佛!又或者说,只要我俩相爱就好,何必在乎那张结婚证书呢?这些都是高举自己的清高,用美好的话语,掩饰自己面对责任时的退缩,以及不敢担当的害怕心理。明明内心软弱,却把自己形容得很高超。
佛教讲的「不妄执」,绝对不是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坚持、什么都放下的意思,而是要远离与现实不合的,紧紧把握与现实相应的,这样才能避免消极、颓废、退缩的负面态度。
「缘生则非我」,有些事他可以做,就让他做;有些事大家可以合作,不必坚持非得谁做。没有谁非得做什么事,而是视因缘,由适合的人去做。如此,总能在现在的因缘当下,做得比较妥善一点,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集思广益。
缘生则无常、无我,能远离妄执与妄见,你肯定能够解决问题,不会坚持非如此不可,也就能够远离很多无谓的烦恼了。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17年4月23日,随佛禅师于龙山寺板桥文化广场「佛教之大智大用系列讲座,单元四:因缘观的深义」的部分开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