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国家的强盛,其原因实际无关乎基督教信仰,而是源自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所开启的「人本主义与科学精神」。
◎ 虽然「仰赖圣灵救赎」的宗教信仰具有抚慰人心的作用,但是无法让人确实的反省,必需经由自身务实有效的努力,提昇身心素质、改善现实生活及社会品质,才是真正解脱苦难与利乐世间的正道。
七、兴家兴国,利世利民
(……接上期)中华民族!这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伟大民族,从公元二世纪官方正式支持佛教信仰以来,即开始仰信、护持佛教的信仰,佛教与中华民族同甘共苦、相伴共存近两千年。
虽然近代亚洲文明的衰弱,中华民族面对各国列强的侵略,是有着相当多的复杂因素,不能全然责怪佛教。但是作为近乎全民信仰的佛教,面对信佛之民族与护佛之国家的苦难,难到不该深切的自我检讨:佛教除了给予民众一种稳定的信仰、高尚的道德教育,尽力帮助社会稳定以外,佛教的文化、思想、信仰,对佛教信徒与社会民生,对国家、民族的健全与富强发展,到底有那些利弊得失?
记得四十一年前,个人初信佛教,当时学校有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同学说:「你不要信佛教,佛教是入家破家、入国破国。你应当信基督教!」当时个人相当的不以为然,认为这是破坏佛教名声的疯狂说法。但还是耐着性子问:「为什么应当信基督教?」这位同学回答:「因为美国、法国总统信基督教,英国首相也信基督教。信基督教的国家比较好!」
当然这种答案是相当的不宜,除了反应「崇洋媚外」的心理以外,根本无关乎是否应该信仰佛教的课题!可是这种观点,反应出当时社会大众的普遍观感,认为信基督教的国家是强盛,而信佛的国家则衰弱。
西方国家的强盛,其原因实际无关乎基督教信仰,而是源自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所开启的「人本主义与科学精神」。在思想本质上,人本主义与科学精神是反基督教的「神本思惟」,反对人生的态度在依赖「神的恩典」,更不认同生命的目地是寻求进入永生天堂,坚定拒绝种种脱节现实人生的信仰及作为。
人本主义与科学精神的启蒙运动,让西方社会逐步的走出中古世纪以来「以神为本」的思想枷锁,间接的促成了第一次的工业革命,发达了西方 国家的社会教育及产业、资本规模,提昇了国家的整体力量,开启了西方文明朝向民富国强的道路前进。
反观亚洲文明的发展。在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之前,东、西方的社会形态,在本质上是差异不大,同样的君王集权与贵族封建,垄断财富与土地的分配机会,绝大多数的人民是生活在贫困的边缘。此时,关怀人民为本的宗教信仰,却是不断的向民众灌输「现世是苦,天堂与净土是依靠」的信仰,藉用祈求「神的恩典」或「佛、菩萨的救赎」作为度苦、救世的手段。
虽然「仰赖圣灵救赎」的宗教信仰具有抚慰人心的作用,但是无法让人确实的反省,必需经由自身务实有效的努力,提昇身心素质、改善现实生活及社会品质,才是真正解脱苦难与利乐世间的正道。务实的努力,更胜于焚香祈祷的效果。神话、虚幻、闭塞的思想教育,充满不切实际的美丽理想,还有许多玄缈、空幻、缺乏经世致用价值的宗教哲思理论,是麻醉着广大民众的苦难心灵。(待续……)
(摘录自第 40 期《正法之光》,第 12-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