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2年10月24日,随佛长老带领中道僧团及原始佛教会部分法工参加法洲之慈母故黄卓甘老居士之告别式。法洲之家族一向护持原始佛教会,原始佛教会台中中道禅林,十几年来便是来自法洲之亲友们的无私护持。原始佛教会万分感谢法洲之慈母故黄卓甘老居士以及其家族。
生命事实上是几十年的一个历程,它有着不同阶段的表现与呈现;也就是说「生」是一个数十年的内容,而它的表现就是「老、病、死」。
「老、病、死」就是「生」;「生」的表现就是「老、病、死」。但许多人认为生命过程的「生」是一个可贵与美好的礼物,「老、病、死」则是一个很悲惨与不好的遭遇,所以人们几乎都纠结在乐「生」而厌「老、病、死」。然而,此种对生死的心境与看法,会让我们活着内心很纠结,同时也无法务实地去面对现实人生的真实面。
如果我们能够看清楚「生」的表现就是「老、病、死」,相信人们就不会只想要「生」这个礼物却不能面对「老、病、死」的呈现。
如此,我们将能够成立新的观点:在数十年的生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里做了什么?经验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认识了哪些人?又和这些人发生了什么样的缘分?种种这些才是「生」最可贵的一部分,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不想要「老、病、死」之上。
简单的说,活着确实是一件重要的事,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更重要的是活着要做什么?例如,每天有饭吃很重要,但和谁一起吃更重要;赚钱过日子很重要,但钱要怎么用以及和谁一起用更重要;有房子很重要,但和谁住更重要。是不是这样呢?所以活着是重要的事情,但活着做什么则是更重要的事!
遇到有人离世,大多数的人都会安慰家属:「请节哀顺变」,但是父母过世,做子女的是要怎么节哀顺变呢?更何况有的人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的父母又该如何节哀顺变呢?那只不过是一句没有用的客套话呀!
亲人过世,我们之所以会难过,那是因为我们与亡者之间拥有幸福的经验,所以他不在了,我们会特别难过。如果不是因为和亡者的关系,让我们有幸福的经验,否则亡者不在了我们怎么会难过呢?我们流下伤心的泪水,其实是因为我们曾经很幸福。在永别来临的那一天,我们怀念着那一段幸福的体会,那满满幸福的体会从生活中的经验深化到我们内心的感受,因此在那一刻我们自然会落下眼泪。
诸位静静想想,我们是希望活着不幸福,以至于当身边的亲朋好友不在了,不会因而感到伤心;还是我们该正向面对,努力地耕耘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幸福的关系呢?相信大家都想要幸福吧。因为幸福,当那一天来临,昔日生活中的幸福,已深刻的深化在我们深层内心的体验,在那一刻,更深刻的感受会出现,那个就叫做「幸福的眼泪」。
当别人因为幸福而有更深刻的感触时,我们需要在这个时候请他节哀顺变吗?其实我们只需要陪着他,静静给他空间,让他好好的珍惜内心这一段触动与感触,然后将这个力量转变成为努力经营现在和身边人的幸福,我们觉得这样比较实在。
老人家和大家相处,就是值得大家怀念与珍惜,这就是你们经营出来成功的人生、成功的家庭感情,并且是你们可贵人生的经历。在这一刻,大家可能很是伤心,然而,我们要学会认识此刻内心的心境可能不是伤心,而是对幸福更深刻的铭刻在心底,会一辈子想起这个人,会在往后的人生不断地想起与这个人相处的一些美好的回忆,这个幸福会更深刻更长久!
有时候分离是突显出相聚的可贵。在短暂的一生里,也就是因为有分离这件事,才会使得我们所经历的许多事情变得长久不忘。再强调一遍:人生短短几十年,就是有这一份深刻的体验,所有人生短暂的事情,都会变得长久不忘,要不然所有的事情都变得很短暂,大家是否这样认为?
今天在这里,如果我们以伤心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心境,倒不如带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现在这个经验是生命必须经过的经验,而这个经验就是使我短暂人生所经历过的短暂有的幸福变得长久不忘、变得长长久久,然后这一份长长久久会经由我影响我的子女,经由我们的生命再影响我们身边的人。
妈妈对你们的爱、阿嬷对你们的爱,在这一刻深入你们的内心,然后会经由你们的生命,影响你对身边的人、先生、太太、孩子、朋友。那么这个爱就会更长久、更广泛,是不是这样呢?它不一定是悲伤、悲惨的事;但它一定是生命的功课。
所以在这里我祝福你们所有的家眷能够在此时此刻沉淀伤心的情绪,学习可贵的生命功课,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坚强、更有内涵,并且更懂得经营生活中的幸福,带给你们身边的人还有你们的子女,使他们的人生更懂得去经营幸福,也更能经验幸福的可贵!
祝福你们大家,也感谢你们的长辈,在这一刻使你们一直记住她的好!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22年10月24日,随佛长老于法洲之慈母故黄卓甘老居士之告别式会上的部分开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