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必先自我纠错

2022年1月30日      424次
分享

      日本知名动漫《千年女优》,这部片子是由真人真事改编,最早是在2002年发片。虽然该片是动画片,但剧情内容却获得当时美国影视界很高的评价。影片讲述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一位很知名的女星—藤原千代一生的故事。影片以倒述及戏中戏的方式来叙述她的故事,这部片子到最后一句台词最为画龙点睛:“她自己觉悟了,她一生其实真正爱的是寻找她的感觉。”

      这部影片传达的是:“感情的本质需要养份,它的养分就是要有共鸣。”感情的本质,需要感情的共鸣,否则会带来情伤。

      人可以深情与专情,但千万不要痴情。该片阐述:千代子用近乎一辈子的时间,且不计代价的追寻触动内心的初情。大家觉得她是深情?专情?还是痴情?她确实是深情、专情,但也是痴情。藉由这部影片,我们要懂得:人可以深情、专情,但千万不要痴情。

      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千代子一直追求心中要的事物,但却不停的错过身边经历的美好人事。但是,一个人肯承认自己的不足,愿意说自己错了,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可以自我纠错的人,是要有坦荡面对自己的胸怀与胆识。

      人可以深情、专情,但千万不要痴情。

      如同那位千年女优,她到了临死前才醒悟,明白自己其实爱上的只是“不断追寻爱”的那份感觉。具体来说,她爱上的是自己那一份感觉,是不断在追寻自己的理想。让人感到可惜的是:千代子直到临死之前才醒悟,从痴恋的感觉中醒悟。这让旁观者的大众明白:人可以深情跟专情,但要运用智慧处理情感,自己才不会陷入自他不利的感情状态。若能如是,这个人才会幸福。

      发现幸福的基本条件,就是真诚、专注、认真、用心。这样的人,对人、对事,他也会深情与专情;但如果缺乏智慧的辅助,则易变成痴情。是故,一个人要懂得跟自己相处、观察自己、审视自己,自己本身要能够自我纠错,也就是“五阴系缚及苦,你要如实知五阴系缚及苦之生法,才会如实知“五阴系缚及苦之灭法”,然后如实知“五阴系缚断及苦灭之正道”。如是,如实知苦、苦之生法、苦之灭法、苦灭之道,并依此四圣谛智慧,在生活中实践离苦之作为。自己便不会因对人的深情、专情,却因为缺乏智慧而变成痴情,造成一辈子活在情伤中,自己难过,让旁边的人也难过。

      看到千代子,可能有许多人会觉得:“哇!她怎么这么专情!”但大家是否想过:她的一生从青春到老死,她的父母及爱她的人,或追求她的人,关心爱惜她的好友,看着她不停的追寻“梦幻的爱”而孤寂一生,内心也很难过。她错过了身边的人,也让身边的人错过了她。这样不计一切的痴情,不仅为自己带来痛苦,也为身边的人带来辛苦。

      我们可以专情、深情,却不可以痴情。痴情是不会带来幸福,但专情、深情可以带来幸福。

      许多学佛人错误的认为:学佛人是要远离感情、没有感情。其实,任何人都有感情,只要是正常人都有感情,学佛人也是有感情,而且还很专一。真正的问题,不在感情,而是感情的模式与品质。但是,印度的《奥义书》思想及耆那教,或是受到其影响的现今佛教学说,便将“感情”或“世间一切”视为染污、烦恼、苦,满脑只想要脱节现实世界。这全是偏差的异道思想,误己、误世!

      举例而言,我们对佛陀的感情是坚定不移,始终专一!修行人对待自己的同修、师长或者弟子,也一定有感情。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师长、法友没有感情,对自己的亲友没有感情,或是师父的对弟子没有感情,便可确定不正常,其中很有问题。因此,我们对感情要有智慧的认知与判断。

      有些人丧失正常、正念、正向的在乎其他生命的能力,不说这类人是对或错,但可确知此人的心理人格有问题,或说此人有身心困难。这类人的一生,终究是寂寞与流浪。为什么?因为这类人无法拆除自己与世界之间的高墙,那道由自己筑起来的墙。因此,自己走不进世界,而世界也接近不了自己。这般的人肯定是孤寂者!这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人格障碍。

      日本女优千代子的故事,对世人而言是值得醒思的教育。我们从别人的人生历程中,要有所发现。感情是可以让我们幸福,但自己要懂得自我教育、自我修整感情的模式。否则,不当、错谬的感情模式,只会带来痛苦,佛教称此为系缚和苦。

      有一则新闻评论提到:缅甸人没有妥协文化,只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不能输,只能赢。若我们与这类人做朋友便很痛苦,做他们的亲人也会很痛苦,对方也痛苦。如同有些人和自己心仪的对象,已经结婚、生活,但自己绝不会先说“对不起”,无论如何,一定要对方先说对不起,逼对方承认错误。不论男、女,不乏这类案例。

      彼此是因相爱而结婚,却有着“认错便是输”的不正常心理。如此,生活会幸福吗?

      处世待人能够依据实际状况,坦荡承认自己有不妥善的人,是相当良好的人格跟胸襟。这类人值得我们接近,也值得我们敬重与珍惜。人们不会觉得不承认有失当,便是较为了不起,反而只会突显自身人格的偏狭、扭曲。如同某些人面对旁人的提醒、指正,不是反思事实如何,何是先为自身找理由,坚持不承认自身造成的不当。最后,单纯的以事论事的纠错,却变成胜负的尊严维护。如此,自己忙着找一大堆理由为自己辩驳,也忙着用各种借口来逃避、推诿责任。

      务实实际的人,是认真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容易成功的模式,是面临问题、不妥善,可以承认、面对,不论问题的责任,是否全在自己,可以坦然面对、承认,并尽速检讨与改进。这类模式的心态,不认为承认不妥善、不当,是代表没尊严、输,甚至变得焦虑。

      处世的重点不在对、错,而在解决问题!容易失败的模式,是先找理由否定问题、推脱责任,不认真找方法解决问题。具有这类行为模式的人,当面对问题时,随即找各种理由,辩解自己与问题无关。某些人一直在讲理由,始终不解决问题。

      师父平时告诉弟子:“你不要总是讲有多少困难,有多少的理由,只要说你打算怎么解决问题。”我们要看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不要围绕在对、错。

      某些人的模式是:我承认有问题,便输了。若有这种心态,很难解决问题,只会陷在问题。许多的夫妻,或兄弟朋友,比此关系的恶化,原因也是如此。若我们不会自我纠错,碰到事情便绕开问题,寻找各种理由推脱,不承认有问题。大多的发展结果,是类似的问题、困难、烦恼,数十年也改不了。真正的原因是何?因为自觉得承认问题便输了,局陷于输赢的不正常心理。

      愿意面对、愿意承认、愿意纠错的人,他的人生与人品,如同世俗所谓的“一骑绝尘”。别人连他的后尾灯也未看到,他已经超前跑很远了。反之,逃避问题、怕输的人,如同乌龟前行,进展有限。

      因此,我们千万样避免“承认问题便是输”的错觉、毛病。人生的重点是解决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是务实实际的学佛人、正常人,而人生也才能光明、幸福。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21年9月25日,随佛长老于内觉禅林对僧众开示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