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大焦虑,你中了几个?

2023年4月2日      391次
分享

人生有四大焦虑:1不足的焦虑;2不如人的焦虑;3未被了解的焦虑;4没人在乎自己的焦虑。在生活中,一般人很不容易摆脱以上的四种焦虑。

一、不足的焦虑:

      此处所指的「不足」,并非指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而是指一个人觉得他想要的却要不到;他认为人生应该如何才算是好或者平安,而他却未能那样。

      由于人对于「不足」是各有其主观的感受和看法,故而标准不一。具有不足焦虑的人,很容易以自己觉得的不足点做判断,对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多所期待、要求、抱怨,也容易对不足点升起贪求的表征与纠结。导致自己不好过,连带身边的人也不好过!

二、不如人的焦虑:

      每个人在意的事情、要点,大多不一样。例如: 学历、语言、外貌、身高、家世等等,害怕不如人,所以总有心病,有不如人的焦虑。

      不如人焦虑有三项明显的表征:第一项表征:习惯性的比较心态。当遇到自身在意的事情时,随即会自他比较的思维模式,比较自他的高低、对错、好坏、输赢,并在意自己是否受到肯定与重视。

      第二项表征:放大不足,再行贬抑。容易放大别人的不足,放大事情的不足,之后再不自觉或习惯性的予以贬抑。例如:理智上认同各有优点、缺点,但焦虑情绪会使自己放大、聚焦在人、事、物的不足处,进而加以贬抑。

      第三项表征:迫切需要可以证明自己的依靠或标准。譬如:某些人的自制能力较强,在表面上不会表现出与人争输赢的作为,但内心害怕自己有不受欢迎的表现,担忧未能获到认同,非常排斥受人看轻的遭遇。因此,往往抱持着「做给别人看」的生活态度,总觉的自己活得很疲累。然而,在现实的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是在意自己远超过注意他人,关注自身表现的人,除了自己与亲近的亲友以外,大多数人根本不大注意自己。实际上,这类心态只是不断折磨自己而已。具有不如人的焦虑,往往表面强大而内心孤独无力,不断的追逐于证明,证明自己绝非不如人。

三、未被了解的焦虑:

      害怕自己是无名之徒,不受关注与重视,怕人不知、怕人不了解自己。具有这类型焦虑的人,往往在原生家庭经历了亲情的失落与挫折,不受家人的重视、关注,也缺乏亲人的妥善关照与感情响应,这是出自情绪创伤的后遗症。因此,这类焦虑主要是担忧自己不受注意、了解、关照、重视,许多人是一生活在这类焦虑当中。简单的说,这是用一生来疗愈源自生长环境的创伤,这般心境是多愁苦、落寞与孤独。

      人生早期形塑成而的创伤心理,在往后的生活、处众时,出现的表征有以下几点:

      1 总是要求别人解释、表现、证明,而目的是需要他人的注意、关注、了解、重视,同时也会勤于自我证明、解释等等。男女交往最怕遇到这类的对象,对方常常需要你要清楚的「自我解释」,以及提出让他能够接受的说法,借此证明你有注意、了解、重视他,而他也习于向你陈述、证明自己。事实上,大多数的内容与事情的直接关系不大,有关系的比较是个人感觉,这是一种感情上的困扰。

      2不多涉入无关自身的话题:听闻他人的话题时,少有参与,当表达意见时,说话主题往往很快转到自身。这类模式是出自「引人注意」,但独处的时候,往往多愁怅。

四、没人在乎自己的焦虑:

      这类焦虑的人不是需要公正、公义、正面、光明的对待,而是偏袒、偏爱的对待。这类焦虑不只需要在乎他而已,而是希望最在乎、特别在乎他。若要缓和这类焦虑的作法,不是正面、光明、公义、公正的注意与对待,而是偏袒、偏爱,这类人士是要寻找偏坦对待。

      以上四种焦虑,不是焦虑他人不好,而是焦虑他人对自己不够好,也是世人在生活中很难跨越的四种焦虑。 

      世尊说过:「若不正见五阴是缘生法,则令五阴有结缚及苦生。」试想:以上四种焦虑所形成的表征,难道不是结缚及苦?修行人是要在日常生活止息该四种焦虑,也是解脱该四种焦虑。虽听来容易,但实际落实才是真修行。我们需要自我检查,自己有几种焦虑?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22年9月1日,随佛长老于内觉禅林对僧众开示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