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是纯唯物,很实际,事情解决了再说。好比家庭出现问题,先生认为是钱的问题,只要解决了它,孩子可以上学,太太不会烦。所以孩子和太太和他说什么,都不想听,认为就是钱的问题。
第二种是纯唯心,认为都是心境的问题,于是就一直研究精神的问题。如果马桶不通,这种人就会想:通有通的好,不通有不通的好。这样说也没有错,他是唯心论者,也是解决问题,他总能想出一种可以忍受下去的想法,当然这也有它的价值和功能。
第三种是因缘观者,好比家里有问题,与经济有关,但是精神也会有影响。人的认知、情绪和环境,是会相互影响的,身心是在相互影响中呈现的问题,是现实与精神两方面的彼此影响,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师父再次叮咛法友们,人的痛苦不是禅坐就能解决,还是要务实地面对现实的人生。来禅修,不能把禅者变成怪人,而是要变成强健、能解决大家问题的人。这样才是学佛的人,千万不要变成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的人。
所有的经验都是现在,而现在是动态的,不断地在影响中改变,因此在现在努力、尽力了就可以。由于明见因缘法,所以能接纳现前的事实,也明白不能有期待,这样就能很务实地处理现实的问题,如此这般的即于现前,就可以解决精神的问题。
(摘录自第27期《正法之光》,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