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问问你们:「你们来这里是为了什么呢?」如果你以为到这里只是听课,那你这辈子的孤单是无法避免的。
你来上这一堂课,每次坐的位置都差不多,想想看,一张不懂和你对话的椅子你都会眷恋,而有血有肉的生命,与你陪伴相处一整年,你却一点也没有感觉,还说自己仅仅是个听众….你是很有问题的!假使你跟师父、法友都没有任何关系,却只是个听众,如同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就像孤悬空中的鼓,那么你对周遭生命彼此的交流是体会不来的。
佛法不在经文里,也不是只有理论,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如何落实与应用,才是学因缘观的目的。
佛法谈的是身心现况,是在帮助你了解、面对自己,面见人生以及你的生命;佛法同时也在你与眼前的生命之间。学佛真正教你的是「如何重新看待自己,并改变你面对生命的态度。」如果不是这样,你在人生当中便只是个过客,你会一辈子孤寂、落寞、空虚。
「缘生则非我」并不是书本上的文字或脑海中的概念。一般人总将个人的不愉快拿来指责某人如何、如何…,这种情况不正表示「缘生则就是我」吗?实际根本没有那个人怎样的问题,只有你和那个人相处的经验如何而已。
有些人小时候有受创经验,自尊心过度积压,稍一怎样就像破瓷一般四分五裂,不然就过度反应,用否定别人的方式维持自尊。这样的人很难相处,在他身旁的人也很难正常过日子。
学佛就是要改变自己待人接物的点滴毛病,现实生活上,不要对自己完美期待或对他人有完美要求;不需要爱上自己的计划或想法,应懂得随机转换对应的方式….缘生法不会都一样,每个人都有人事上的纠纠结结,你一定要有超越困境的智见与坚持。
与人相处能够长久,必须具备一个特点——别人为你付出的点滴,你要有能力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往来,相互信任,对方没做什么不好,就该给予信任,如果你感觉对方与你比好坏、论输赢,你在他心目中只是一个对手而不是朋友。
你可以问问你自己,你来道场,你感觉自己是什么?如果只是听众,那你就象是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一样,永远无法融入水中,你心灵对人没有感觉,永远是孤单的。或者你也可以问问自己,在你自己的家庭里你是什么,你也能说出一个答案吗?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18年11月8日,随佛禅师于台北中道禅院周四课程《正见释迦佛陀原教—重开人间之菩提大道》的部分开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