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心念佛导向实相念佛」报导

2017年4月9日      133次
分享

      由中道僧团导师 随佛禅师主讲的 释迦与弥陀的共法系列之二:「摄心念佛导向实相念佛」,已于6月30日在台北中道禅院正式开讲,参与学员众多,整个禅院挤得水洩不通。

      随佛禅师开宗明义指出:意见不同不应成为彼此对立、排斥及仇恨的理由,应彼此尊重、相互和谐,解决问题而非制造问题,以得法、入法及知法的涵养来利益众生。

      禅师也强调学习佛法「知行合一」很重要,老一辈的修行人,经典或许读的不多,但靠着「经历」和「做」,在实践中学习,比较能「知行合一」。现代人的「知」,大多是参考别人的经验,以为「理解」就是懂了。事实上,从行动的经验中获得的「知」与概念中的「知」,二者之间天差地别、相去甚远。

      禅师表示,佛陀的教法提供如实面对现实生活的正确知见和生活态度,如果我们没有契合事实的知见和生活态度,必然会生活在痛苦当中。因为容易把生活必要的问题当成没有问题,把可以不用产生的问题变成有问题,又把应尽的责任推给身边的人,自己陷入不必要的苦恼。

      学佛重在面对现在的问题、了解现在的问题、解决现在的问题,并分享人生美好的经验。若能解决现在的问题,并且愿意分享人生美好的经验,即是最实在的修行。开悟!不是成为圣人、超人,而是成为能解决问题的人。因此,学佛若把「拜佛」当做重心,一定无法成佛,唯有学佛才能成就菩提。

      何谓「诸法实相」?「实相」即是事实!一切万法尽是因缘生,谓「大道洞开,当前即是」;眼横鼻竖,鼻孔朝下,当前即是,无有一法例外。人们从小到大只做二件事:一是努力追逐自己要的、二是认真逃避不想要的。因此,内心充斥着个人主观的欲求,虽天天面对实相(事实),却当面不识,枉作痴人。

      弥陀法门的真义,不在于往生净土,不在于思衣得衣、求食得食,此乃是「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方便而已!弥陀法门的真义在于将眼前的世界变成净土,重在从问题中学会面对、学会承担、学会解决问题,并乐于分享美好的经验。若能如是,即是「实相念佛」。

      随佛禅师充满睿智的一席话,确立了学佛的正确方向,令学员平生疑滞涣然冰释,个个法喜充满、神采焕发。

      「摄心念佛导向实相念佛」系列课程共计12堂课,在每周二于台湾、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各道场同步连线至九月中旬,欢迎探究实相念佛各方法友把握殊胜因缘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