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至2015年1月4日,由台北市艋舺龙山寺主办,于板桥文化广场九、十楼,举行为期七天的禅修,敦请中华原始佛教会导师随佛禅师主法。
文化广场禅堂居高临下、视野宽阔,从高处透过玻璃帷幕眺望,远近街景尽收眼底。广场设备新颖洁净,管理良好,伙食营养丰盛,加上龙山寺义工服务亲切、尽责,让来自十方的法友犹如置身于极乐世界般,能心无旁骛地专一禅修。
禅修课程主要为「十二因缘」法义学习,还有止禅及因缘观初步练习。禅师及僧团法师们在小参时,一起与大众分享个人经验,并一一解答学员禅修上的问题,使学员得以解惑、心开意解。
随佛禅师强调,禅观方法必须与经教配合,自古以来禅师多出于经师传承,因为 佛陀的禅法传承在经法当中。可惜二千多年来,分别说部的论书改以「识为分位」解说十二因缘,大大悖离 佛陀教导之「六处为分位」的十二因缘,更无法契入「于六触入处观生法、灭法」的因缘观禅法。禅师更进一步引经据典的阐明:以俱生、共生、和合生、相依生的聚合式观念,绝对无法正确的认识缘生世界。采用十二因缘提要句颂解释因缘、缘生的谬误,导致实际、务实的身心十二缘起法,被曲解为一套玄邈的学说理论。后代学人又重论、不重经,修行如何真实得力?
禅师又提到:佛陀的禅法是直观因缘,绝不是直观无常、苦、无我,否则必会造成厌世、消极的负面心理,无济于务实解决人生的困境。学法重点不在打坐或禅修技巧,而是「改变自己」,以「受用」来勘验学习的虚实,莫以宗派为依。认真在待人接物上,懂得自我提醒、检讨,莫用「符合自己理想」、「习以为常」的态度生活。最后,禅师勉励学员能在因缘智见下,重建对法、对人的信心,用因缘看待人间,珍惜因缘,倾力当前。
在结营前的分享时刻,一位来自大陆的法友表示,很羡慕台湾法友,有如此的福气能够方便亲近禅师。大陆法友想参加随佛禅师教导的禅修,可说「一位」难求……
另外,一位深入研究佛法四十多年的马来西亚法友表示:随佛禅师能够研究、发现部派间自部传诵经典的矛盾,除了必须精通经典外,还要有过人的毅力及智慧,很庆幸自己有此机缘受此教导,得以解开心中谜团。
结营当天有数十位新学员有感于学法得益,向禅师求授皈依,为此次禅修划下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