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中道僧团开办马来西亚《淘沙得金》共修课程,采用随佛长老的著作《原始佛教之界定》一书为教材,由中道僧团Bhikkhu Pabodhana担任讲授者,4月16日首堂课开课。《淘沙得金》顾名思义是去芜存菁的意思,从学术求真求实的客观角度,透过探讨「如何在众多的佛教法门中寻找 释迦佛陀之真实教义?」、「原始佛教与现今流传的佛教有何差别?」、「原始佛法如何应用于现实人生而得益?」等诸多问题,以求深入了解 释迦佛陀的原始教说。
课程一开始,师父请大家先思考三个问题:为何要学习 佛陀的教导?佛教众多法门中哪些是与 释迦佛陀相关? 与自己又产生怎么样的关系?藉由以上三个问题,师父提出学习佛法时应该注意的三个重点:
一,任何人事物的好坏,是建立在能否满足需求的功能性评价的关系上,从不同的关系中呈现出来,并不是某样人事物好或坏,而是其是否满足你的实际需要,佛法亦是如此;
二、生命中的经验是无法替代的。生命要自己去面对,或许会有人和我们一起面对生命中的喜怒哀乐,从而有类似的经验,但更多时候,是我们要自己去面对。人生短暂,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所以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好的经验可以分享,但不能代替,必须自己去经验、审视。
三、一生中会遭遇许多不同的经验,如何观察和理解这些经验,将影响我们后续的响应和决定。大多数人遇到问题时,不是将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忙着解释问题,以便从中获得情感上的需要。师父说道:要从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角度着手,而不是解释,「解释」只是别人所给的答案,我们自己必须自觉。倘若我们对问题的理解是实际的,务实的将问题解决了,根本不需要情感上的安慰了。
最后,师父提醒学众,不要一开始就站在宗教的角度,而是要回到基本现实面来讨论,回到自己的生命中去重新认识自己的信仰。
课程结束之后,学众与几位新法友一同供僧植福。午斋过后,僧团师父们与法友们进行讨论,几位新法友踊跃提问。经过与僧团师父的讨论,大家都很认同正确的『认识论』对生命的影响极大,更加认为正确认识 佛陀的教导内容相当重要。因为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将影响我们如何回应我们的人生。如果我们带着脱节现实的想法或者想象中的「期待」去认识世界,无法正确地认识现实,那么我们经历的必然与现实不符合,自然时时觉得生命不如意,而有苦恼。
下午的讨论,颇具启发性,众人收获满满,内心充满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