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系列讲座 单元六:〈释迦佛陀的道次第〉讲座报导

2020年12月24日      131次
分享

      原始佛教会于龙山寺板桥文化广场进行的《原始佛教》系列讲座,2020年12月12日宣讲最终的第六单元〈释迦佛陀的道次第〉,由原始佛教中道僧团导师随佛长老主法。

      长老上座说法,表示佛陀的修证道次第,佛教界有诸多不同的说法,因此,欲了解 佛陀真正的修证道次第,各方说法的偏正与讹误,实有必要深入加以探究。

      长老接着说:事实上,佛陀的修证道次第,佛陀在第一次转法轮时即已完整说出了「四圣谛三转、十二行」。遗憾的是,在佛灭后约124~125年间,阿育王政权支持混杂了耆那教徒的「分别说部集团」,「分别说部集团」编集出《舍利弗阿毘昙论》,该论依据奥义书、耆那教思想作为蓝本,提出了「十结」的新修证次第。

      「十结」是主张「三界生死、禅定解脱、无明最后断」的修行系统,不仅合乎奥义书、耆那教的教法,更完全悖离 释迦佛陀的教导,务实、实证、人间的佛法遭到篡改、扭曲,更促成佛教分裂及隐没。

      随佛长老估算正法传承的时间,若乐观看之,自公元前约432年 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起,至公元前约137年(佛灭后250年)经师传承分裂为雪山部及说一切有部止,共约295年;若保守看之,自 佛陀第一次说法,至佛灭后125年~250年之间取半计算,得约230~235年。依据佛法变质史实计算, 释迦佛陀亲教的佛法及道次第,流传在人间的时间并不长久。

      目前佛教界流传「正法五百年」的说法,原意应当是指「从公元前约432年 释迦佛陀初转法轮起,经过佛灭110年内的根本佛教期,再经佛灭后125~337年的部派佛教期」,也就是佛陀正觉后至公元前约50年大乘《般若经》出现前的时期。由于佛教对佛陀年代的认识有误,有佛陀出生于公元前563年的说法,这才有了「正法五百年」的说法。

      现今佛教流传的说法,当中绝大数内容及道次第,是源自「分别说部集团」编造的《舍利弗阿毘昙论》,以及后世各宗派学者的再编造。

      随佛长老说明,「分别说部集团」依据奥义书、耆那教思想编集出《舍利弗阿毘昙论》之后,又依《舍利弗阿毘昙论》作为「变造佛教经典」的标准,发展出「论书为主轴」的思想体系,严重破坏了「经说为主轴」的正法传承。

      根据经说变化为论说之说一切有部传诵的《相应阿含》(汉译误称作《杂阿含》)的经文,可以清楚发现,在经师逐渐论师化的过程中,有部传诵的《相应阿含》居然有三种不同的修证次第:(1)先断无明,最后断贪爱(经师原传);(2)先断无明,最后是断除「十结」的慢(佛灭后125~250年的过渡时期);(3)先断身见,最后断无明(有部出现,完全论师化)。

      此外,说一切有部传诵的《相应阿含》经文,具有「十结」的五下分结(身见、疑、戒取、欲贪、瞋恚),却完全不见五上分结的词语说法,仅在〈蕴相应〉的一篇经文有五上分结内容,而无有五上分结的词语。但是,在该经对应分别说部系之巴利《相应部》的同一篇经文里,发现到主张「十结」的巴利《相应部》,在同一经篇中则完全无有五上分结的内容及词语。可见,在《相应阿含》〈蕴相应〉该篇经文提到的五上分结内容,是出自有部时代的伪造。

      经师何以论师化?应当是受到信仰耆那教之孔雀王朝的压迫,特别是阿育王、分别说部的严重迫害。

      释迦佛陀教导的方法,是以「因缘」作为认识论的正统教法,「缘生故无常、非我、非我所」的真义,是先显正──因缘生,而后破邪──破斥恒常、我、我所。这是依据因缘生的事实,破除悖离事实的常、我、我所,可谓是智慧利剑,显一正足可破万邪,再无模煳疑惑之处。

      反观奥义书、耆那教、《舍利弗阿毘昙论》的说法,强调「无常、苦、无我、空」的认识论,这是破邪为本的思想,纵然破万邪,仍然不能显正。譬如:是白则不是红,显正──是白,破邪──不是红,这是合乎实际的认识。反之,不是红即是白,破邪──不是红,则显正──是白,完全不合实际。采取破邪、否定的认识论,必定造成信仰者形成消极、避世、不务实际的人生态度,耆那教是如此,受《舍利弗阿毘昙论》主导的变质佛教也是如此。

      长老说到,由于耆那教化的变型佛教(部派佛教)过度消极,当时印度有志之士见到弊端,企欲提出修正,改革依据「无常、苦、无我」作为认识论的部派佛教。自此,印度出现「方广」学说,乃至「大乘菩萨道」,目的是修正部派佛教的消极、偏差、不足,想要引领部派佛教走出困境。但是,菩萨的信仰与说法也是源自《舍利弗阿毘昙论》,并在公元前二世纪末叶至公元一世纪中叶,促成了《六度集》与《般若经》的传出,自称「大乘」的「菩萨道」正式出世。

      虽然,「菩萨道」的目的,是为了改革以「无常、苦、无我」作为认识论的部派佛教、小乘佛教,但是确立「菩萨道」思想的《般若经》,并未改变「破邪即显正」的部派错误,只是将部派佛教之「五阴无常、苦、无我」的认识论,改采取部派大众系一说部的教说,并修改为「一切法空,如梦如幻,毕竟不可得」而已!菩萨道教说的骨髓,依然还是「否定事实」的破邪,不论是《般若经》、《中观》为主之「性空唯名」的初期大乘,或是《瑜伽师地论》、《宝积经》等为主之「虚妄唯识」的中期大乘,乃至《楞伽经》、《楞严经》、《华严经》等为主之「真常唯心」的后期大乘,无不是如此。

      当天上午的讲座,随佛长老说法的内容,提纲挈要的从原始佛教变质到部派佛教,从部派佛教到菩萨道的兴起,厘清般若中观、虚妄唯识、真常唯心等大乘三系的异同之处。此外,长老也深入指出:在教派思想流变过程中,宗派祖师大德不断对前人作出「思想修正」的原因、目的及历程,长老如数家珍般,一一点出各派思想的核心要旨,是因何出现,又因何屡屡修正,乃至修行方式的偏误,内容可谓是精采万分。当天的学众们不仅上了一门精要的佛教发展史,也为长老修学涉猎之渊博感到惊叹!

      午后,经短暂的用餐、午休、小组分享之后,下午的讲座继续进行。在上午介绍过诸派修学法门的演变史之后,长老接续阐明后世各宗认识论,如何受到奥义书影响,以及宗派学说与奥义书思想之「梵生、识生」的相似、相同处,更直指对佛教修习者的不良影响。

      直到最后,长老即开示了佛陀的修证道次第──「八正道」的真实面貌。

      长老费了诸多时间,清晰、深入的破除变质佛教的错误以后,在最后的开示里,阐明了 释迦佛陀的修证道次第──「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与「八正道」的相应交涉。除此以外,随佛长老更是慈悲的让与会学人有福见闻已经整治、还原的《转法轮经》的真实经文内容。

      真实、正确的《转法轮经》,大大不同于经过变造的说一切有部《相应阿含》、分别说系巴利《相应部》传诵的《转法轮经》。真实的《转法轮经》,在经义的周详、确当及修证次第的完整上,皆远远超过后世部派的变造传诵。

      随佛长老经16年,整治、还原释迦佛陀教导的《七事修多罗》经诵,其中〈圣谛相应〉的〈转法轮经〉经文,清晰、正确阐述了四圣谛的定义与内容,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的每一阶段的修证内容与次第,八正道的真正法义及道次第。当日具足福德因缘听闻的学众们,除了有备感法喜、豁然开朗之感,更对自己能亲到现场听法感到庆幸。

      在当天的宣法,长老屡次勉励、提醒学众,莫过度偏重于改变外在的环境与相处的人,而忽略了改变自己。成功者往往是勤于问「为什么」,拥有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并且精勤于落实行动。

      《转法轮经》记录了当年五比丘中,最初见法的憍陈如长老说:「是生法者,悉皆有灭法。」长老叮咛学众,应要时时念于生法、灭法,观察自身的身心实况,发现身心系缚及苦的因缘是如何生、灭,并确见身心系缚断及苦灭的正确之道,更要实践正道于生活。

      唯有愿意改变,如此才有度越系缚与苦的机会。

      2020年中华原始佛教会《原始佛教》系列讲座最后一场宣法,就在学众热烈的掌声和法喜中圆满结束,大家也在相互勉励后道别,相约会见于明年的宣法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