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系列讲座 单元三:〈生活解脱〉讲座报导

2020年9月24日      278次
分享

      中华原始佛教会及中华四圣谛佛教会,2020年下半年于龙山寺板桥文化广场七楼大礼堂举办的系列讲座《原始佛教》,9月12日讲授第三单元:〈生活解脱〉,由中道僧团导师随佛长老宣讲。

      长老上座,首先说明现今佛教的两大传承中,大乘佛教与南传佛教对于人间佛教的解释。其中,南传佛教认为人间一切都是罪恶、苦、败坏之法,当对之生起厌离之心;大乘佛教则认为人间仅是六道之一,只说人间佛教是小乘人,当生菩提心度尽一切有情众生。二者正处于光谱的两端,南传佛教强调厌离,造成脱节现实,难以生活的窘境;大乘佛教强调普度,过度理想化,力图以有限的生命广度无尽法界的众生。两大传承的教法皆不能务实的面对现实人间,使得「生活」与「解脱」对现今的佛教来说,根本是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路。

      随佛长老指出生活解脱是佛教基本核心,但现今佛教的教法却无法达成,原因就在于其认识论、修行方式与 释迦佛陀的认识论有根本性的不同。 释迦佛陀教 导的认识论是「缘起」,世间一切皆是缘起,诸法因缘生,不能予以定性(例如,定性为是善恶、成败、得失、净秽);世间万法不能予以定性,但是可以努力于因缘。在世间努力于正向解脱的因缘,在现实人生行正道,达到不离世间而得解脱。

      接着,随佛长老先定义:释迦佛陀的佛教即原始佛教,原始佛教是人间佛教。并且进一步解释「原始佛教复兴运动」,主要有三点:

      一、回归「缘起」的认识论与「四圣谛」的解脱教说,提倡「缘起四谛为本」的人间佛教。

      二、承续 佛陀利世精神,推展「解决问题、开展人生、度越烦恼」的人间佛教。

      三、传扬「此时、此处、此生为重」的佛法,达成「正道生活与人间解脱得以通贯无碍」的人间佛教。

      下午下半场,长老细讲「缘起」的认识论,表示:「缘起」是 释迦佛陀教法的唯一核心,「缘起」是指「影响」,也是五阴身心、现实生活、烦恼的真相。长老慈悲的讲解关于五阴身心的缘起及五阴、系缚、苦的缘起,指出若贪、厌五阴是常、是我,则有五阴、系缚及苦;进而教导学众,当我们面对现实世间,解决问题、开展生活时,必定是得失不定、成败不一。若是贪、厌于生活的得失成败,必定是日日时时有烦恼。因此有困难是正常的,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才是我们该做的事。

      另外,长老也特别指出现今佛教界的偏误:误依奥义书、耆那教的宿命决定论,取代「缘起」。宿命论主张,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缘起」则是影响说,意指过去的事实、现在的身心、现在的环境「影响」现在,现在「影响而不决定」未来。

      长老指出佛教界的偏误,另一个是——无常、无我、苦、空的否定认知法。这种否定式的认知根据,是「否定现前一切」的偏差想法,必定会消灭生活意志,引起消极、颓废的身心障碍,也会引发厌弃现实、脱节现实的人生困境。 释迦佛陀的「缘起」则是「直观认识法」,当前皆是缘起而有,当前皆是缘生法,缘生法是缘生法,缘生法者,缘起则生,缘灭则灭。根据「缘起」而展开的四圣谛,是直观「当前是何,如何发生」,进而确知「如何灭除」,终得「解决问题、开展人生、度越烦恼」。

      最后长老总结:唯有依据「缘起」的认识论,既真正契合实际的世界,可以开展「解决困难、开展人生、度越烦恼」的正道,并通达「正道生活与人间解脱之通贯无碍」的目的。明白修行是可以一边解决生活的问题,一边体会生命的真谛,生活解脱并行无碍,现场学众皆报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长老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