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信仰一种宗教、一种学说、一种哲理,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解决生活的问题以及人生的苦恼。
譬如,有人总到一间庙,很虔诚地拜观音,拜了三年,家里的问题还是一堆,于是就换一间庙,但还是拜观音,因为前面那间庙的观音不灵,后面这间庙的观音可能会灵。
我们为什么要拜观音?我们祈求的内容,不都是为了一家老小生活平安而已。万一不灵,就说明这个菩萨不能保证我的生活,于是再换个地方拜。灵就拜,不灵就一拍两散。挺没有信仰忠诚度的!可是,我们拜拜是为了菩萨,还是为了生活?为什么我们对信仰就没有忠诚度?
事实上我们的重点都是在——生活。我们却可能有很多的心境、想法是脱节于现实生活,当脱节以后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直到生活开始出状况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是信仰出错吗?其实更大的可能是:我们没有认真学着在生活中处理生活中的事。
处理生活中的事,所指的并不是一般所讲的——多赚点钱,嫁一个对的人,有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而是要懂得,我们一辈子都要不断学习处理自己生活的问题。透过阅读、透过与人相处,学习别人的生活经验,借鉴别人处理问题的智慧,了解别人生活困难的原因,警惕自己避免导致困难的因素。
脱节现实人生的信仰,禁不起生活的考验,现实人生的经历会一再地挑战我们,我们的信仰没办法兼顾,所以信仰肯定没有忠诚度。
佛法其实不是教我们信哪一个佛,哪一个菩萨,那是信仰的形式。只有佛法讲因缘,教我们如何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碰到事情,如果是比较不好的事,想想「为什么」?就是准备学习如何避免这个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碰到不错的事情,想想「为什么」?一定是我们想要学习这个好的经验,怎么持续跟发展好的经验。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17年6月19日随佛禅师在北京开示的部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