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许多人表达想在中道僧团出家修行的意愿。基于这两年来,有些人前来出家,但过不了多久,随即还俗或离开僧团,所以有必要说一下「准备出家应有的心理自觉」。
许多人出家时,是怀着自己的盘算及需要,有的人只想在此学些重要、深入的教法,将来可以在教界有一番作为,出人头地。有的人是抱着自己的期待,来中道僧团找寻自己的需要,合者则留,不合则去。虽然修行是个人的事,但不当的心态与作为,都会关连教界的人事与发展。其实以上的两种心态,都不合适出家修行,因为都是打算藉由佛法来满足个人的需要及目的,既无法遵从佛法来改变自己,也不会真正的奉献自己,更难能感谢僧团与佛教。
在此,对有心出家修行的法友,提供一点个人的经验。如下:
「个人从学法开始,内心就有了出家的念头,但初期一直下不了决定。原因无他,只是设想太多了,但是当时自己不能明白。譬如:想找一位有修、有证的师父,不想依止一位凡夫僧出家。问题是那一位真的有修、有证,不都是这些没有证悟的人,只凭自己的想法猜测的吗?又考虑同门出家的修行人,他们的品德与修为的好坏,因为同参道侣很重要。又要考量师门的道风及弘法方式,是否有助于自己的修证,也有助于利益世人?因为修行是需要自利利他啊!又要求道场的环境,更顾虑师父的年纪会不会太老。因为环境不好会安住不舒适,师父太老会早早圆寂,作徒弟的会没师长的关照,增加很多修行及生活上的困难。还有……。很多、很多的万一,都认为要多加考量,不能随便的决定修行大事。这种看起来谨慎、认真的考虑方式,实际上是最为愚蠢的心态,因为世上那有这么完美的事呢?
如果修行需要找一处完美的修行环境,那么就不是要修行,而是想要搬到一处好地方享受,是搬家,不是出家。
然而,当时自己不明白,也没有人提醒。最重要的是,提醒也不见得有用。因为内心还是需要有安全感,如果无法跨越内在的烦恼,出家也会烦恼而还俗,或是重新过着像俗人的「出家」生活。」(以上文字,选录自 随佛长老著《回首漫长与遥远的光明路》)
出家修行是人生的大事,出家是准备改变自己,要有准备依据佛法改变自己的觉悟,不是看自己的需要为准的「取用」佛法,更重要的是不要来佛门沾光,而是学习如何改变自己、度越苦恼,奉献生命予正道及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