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人生的规划与落实(八)

2022年1 月25日      235次
分享

      (接续上期)留点时间给自己与其他的生命,才能耕耘人生的良田,不浪费生命的奇迹。生活形态的改变,我们才有机会发现不曾发现的问题,当有机会看到自己的问题,才知道需要改变与如何成长。这就是最现实的事!诸位法友会不会见法、解脱,没人可以预知,但是最起码诸位能够务实的改变与成长,发现问题与努力的解决问题。

      如此,诸位会不会见法解脱,I don’t know(我不知道)!但是诸位的生命能够继续的滋养、开花,不再是一块冻土。否则,会真是一块冻土。为什么?在诸位的人生中,佛法理论不是真正的问题,教育理趣不是真正的问题,信仰不是真正的问题,禅观的技巧也不是真正的问题。诸位的问题,都不在这些事情上。人生困境的问题,多是出于固锁在既定的想法、惯性与生活形态。

      因此,正像刚刚师父的譬喻,柜子已经摆在那里很久了。柜子不移动,我们能清扫的地方都已扫了,长久擦不到的地方,怎么也都擦不到。所以,人生困境的基调,只是这样而已!固锁在既定的生活形态,会进步吗?不会!会退步吗?不一定会!会解脱吗?I don’t know!

      多数人学习佛法的心态,是「志在参加,不在参与」。什么意思?上课听法、禅修、拜佛、诵经,大家愿意参加,拨些时间参与帮忙、做法工,则是没空,不想参与。只想「受用现成」,不愿意「帮忙付出」,有些好一点的是只要「出钱」,但不想「出力」。人们不想参与,都有很多的理由,但是种种的理由,无非只是一个理由,是保持原有的惯性与生活形态。

      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可说是有趣,是想保持既有的生活形态,又想改变生命的内涵。出钱布施是好事,但少了实际的参与,不免是隔了一层!这怎么说呢?布施金钱助人,是善行,也是植福,但缺乏亲力参与体验。亲力的参与,不仅会在人与人的互动当中,经验许多不同于既往的认知、习惯,更要调整某些生活型态,这些都有助于跨越既有的身心与生活的问题。布施是行善,亲身的参与更可改变自己,所以才要参与做法工。做法工不只是服务,更是一种改变,改变身心的经验与内涵。

      诸位法友!「志在参加,不在参与」的方式,对改变人生的帮助是极为有限!这种只想改变生命的内涵,却不想改变生活形态的心态与做法,依旧是限约在既有的身心惯性与生活形态当中,走不出旧有的情感模式、生活惯性、人格特质。用佛教的用语来说,是难以改变根器,修行的成就有限。

      些许时间──面对些许!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一种历程,是老、病、死的表现过程,也是爱憎情仇的会聚与别离的历程,更是追逐种种希求的得失与苦乐的经验历程。这些历程经由人脑的记忆、比对、归纳,形成一种「自我的一生」的「认知」。这种「自我的一生」的「认知」,无法清楚的了解:任何的历程,都是当前多方影响的呈现,并不是「个别存有、自我」的发生,既不是全然的因为过去,也不是全然的因为现在,不论是现前的「自我」或「环境」。现前是多方影响的呈现,呈现的也是多方影响的表现。

      些许时间!人往往重视一生的成就,而不在意一时的表现,却不知不认真于一时,何来光明一生?面对些许!认真于一时,更要清醒于当时,如果不面对当前、清明于当前,如何能够面对一生,清醒于人生?

      面对现前,认真当前,清醒当前,不在当前逃避、消极、颓废、空过,当一生充实、无憾、光明灿烂!

      正觉人生的规画与落实,尽在此时、当前,度苦与利人,重在当前务实的行动。认真的面对此时、此处,清明与务实行动在当前,光明灿烂的人生不在期许一生一世,应是体现在此时、此处。正觉、度苦、利人,只有体现在现前、此处,才是真实、有用于实际的人生。唯有如此,生命的奇迹才会真是奇迹,人生才会是不虚度的人生。

      法友们!人生几十年,世界非常的大,期待能够掌握人生、拥有世界,根本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或许,真正可以做的事,只有面对现前,尽力在此处而已!如果真能明白,并且倾力于此时、此处,何来忧苦、遗憾?……(待续)

※本文摘录于12月22日周日共修随佛长老大堂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