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的学法经历,学习过众多的学派思想,现今佛教各派都曾经是亲近、学习、尽心护持的对象。长久以来,不论个人对佛法的观点是何,是采取何种学习方法,内心对过去的师友与各派学人,无不是心存尊重,愿意相信都是诚心学法、具备品德的学人。
个人一直遵守学法者的准则:1.探究佛法的真义,重在究法、论法、学法、行法,可以开显、论议「法的虚实、偏正及影响」;2.体谅学法者的困难,避免议论学人的「个人好恶」。
佛陀出现在六师异道学说充斥的恒河平原,面对种种的信仰、学说,释迦佛陀也是针对「法的虚实、偏正及影响」,加以论究及评议,但是对各异道学人的个人表现,则是予以尊重、推崇,赞美其优点,不施以毁辱、谩骂、迫害,这是 佛陀对弟子们的身教及言教。
二十多年来,亲近个人的学众,即各地的原始佛教学众(不是南传学众),普遍都能遵守佛陀的教导,表现出良好的风范。当面对北传、南传各派学人任意的轻慢、毁辱、谩骂、排斥、迫害,可说是时时退让,耐心的好言解说,不予对立、计较。
中道僧团及原始佛教会创立自今,对于任何帮助过我们的佛教团体及僧人,无不谨守「受人点滴,报以涌泉」的加以回报,也多能主动表达善意、帮助及护持。
经过这么多年后,我们发现:
许多人不是真心的学法、行法,事实上是「藉佛法表彰个人的优越,谋求人间的名利」。
在某些人士来说,轻慢、谩骂、排斥、毁谤、迫害异己的作法,是作为「发展自己」的手段。道德、信仰、修行都只是表相,不觉得他人的退让是出自善意,而是当作一种胜利。维护正法!纯粹只是口号而已!
面对这类人士的毁辱、谩骂、迫害,采取不予对立、计较,处处退让、解释、劝勉的作法,不仅少有用处,更会「姑息养奸」的自陷困局。
谦虚!是品德;处处掩藏优点,是欠缺品德。
退让!是美德;不计一切的退让,是不道德。
原谅!是宽怀;不计一切的原谅,既是自恋,也是残忍。
善解!是修养;不论一切的善解,是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
善待!是慈悲;任何情况皆和善对待,是纵容,也是愚痴。
同意!是善人;什么都同意,是不正常的人。
部派佛教以来,部派宗义错用「破邪以显正」的教说,误导学人用「无常、苦、无我、空」的观点,看待现实的一切,悖离因缘、缘生才是真正的如实智慧,造成佛教充斥消极、退缩、逃避、乡愿的氛围,只知说好,不敢说不好。
原始佛法!既不是随佛的个人思想,也不是原始佛教会自创的教法。「原始佛法」是 释迦佛陀教说的古老经法,更是光明正大的正统佛法。若有任何人轻慢、谩骂、排斥、毁谤了原始佛法,即等同轻慢、谩骂、排斥、毁谤 释迦佛陀。
不喜欢修习「原始佛法」的学人,并施予排斥、毁辱、迫害,即是排斥、毁辱、迫害 释迦佛陀的弟子,破坏佛教的传续及开展。
原始佛教学人必须醒悟:
千万不要梦想做一位完美的善人,这只会无法在当前做正常、有益的事。
处处退让的作法,既无助于正法的彰显,更让身心压抑、退缩及失能。
努力维护应有的尊严,拒斥不当的对待,勇健的显现佛法光明,指明误谬教说的自相矛盾及敝病,方可自他得利、护持正法。
应当务实的面对:许多人士是挂名的佛教学人,确实不是真诚的学法、信佛者,只是追逐个人名利的俗人。面对这类人士要懂得劝勉的用处不多,避免浪费时间、精力,更不可处处退让的乡愿对待、姑息养奸。
面对当前应当做的事,要有决心的实践;面对当前不当、无益的事,要有勇气的拒绝。
复兴 释迦佛陀的教法,需要有智、有勇、有决心及实践力的佛弟子,引摄世人归向正道。
出自《正法之光》第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