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中道」是佛弟子奉守不移的价值与准则

2022年11 月20日      544次
分享

      形而上本体论的宗教和哲学,追求的是抽象的、形而上的永恒不变的生命价值,对于现实世界的利益,却视之如敝屣,采取否定的态度。他们不会被现实世界的利益所左右,重视一种纯洁的、真善美的、精神性的价值,但是却容易脱节现实。

      唯物论者或是一般世俗的人,则是重视现实世界的利益,认为只有眼前的利益,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他们认为所谓精神性的价值是抽象的,是生命中经验不到的,想得到却摸不着,非常不切实际,所以不重视。但是,眼前的利益是变动的,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明天那样今天这样,它没办法成为一种价值,只不过是短暂的利害关系而已。眼前的利益虽然不可忽视,但是不能成为价值,唯物论者与世俗人却把眼前的短暂利益,当作重要的价值。

      相较于上述各方的观点,有着因缘、缘生智见的佛弟子又是怎么看的呢?佛弟子不会把抽象的、形而上的恒久不变,当作是永远的、精神性的生命价值,佛弟子不会走上这种抽象的路,进而否定现实;但也不会像那些唯物论者与世俗人将现实眼前的利害当作是生命的价值。佛弟子会正视现实眼前的实际利害,但不会把它当作价值。

      什么是眼前现实的实际利益呢?是指能够解决问题、开展人生既有的利益、并且远离精神性的苦恼。我们得用什么方法、作为,方能兼顾自身与周遭生命实现这三种实际利益呢?这个方法叫「正道」!佛弟子所认定的价值,不是在抽象的、纯粹的精神而否定现实的利益;也不是因为不否定现实的利益,而将现实的利益当作是价值。现实的利益是现实的利益,达成现实利益的正确有效方法——也就是「正道」,「正道」才是价值。

      因为生命是缘生的,生命与生命彼此都在相互影响之中,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不能像唯物论者与世俗人只想着自己的利害。因此,学因缘法的人不会只追求自己的利害,不会只管着自己的问题,而是会重视如何减轻甚至解决自他的困难与问题;开展的也不会只有自己的利益,而是会开展自他的利益,开展在自他当中可行、可即的最大利益。

      损人不利己的事不能做,因为那是愚蠢的行为;损人利己的事,没有绝对的必要也不要做,因为那叫做自私;损己利人的事,没有必要也不要做,要看事情、看因缘、看对象有必要时才做;我们要做的是能够自他都得利的事情。

      除了前面讲的两个利益之外,第三个利益是度越烦恼、苦恼,在现实生活中度越精神性的纠结与烦恼。但是这部分,唯物论者或世俗人并不重视,因为他们不重视抽象的、精神性的东西,觉得摸不着,所以不重视。但学佛人不是这样的,学佛人也重视精神性的问题!

      佛弟子所认定的现实利益,是如何能达成「解决问题、开展人生、度越烦恼」,并且能够顾及自他的有效方法,这样的正道才是佛弟子重视的价值。是故,我们佛弟子重视正道、行于正道的这个价值不能动摇,我们不离开正道。由于我们不离开正道,才能有正念乃至正命持守不移、奉行不变,也才有正定的解脱!

      佛弟子认定的生命价值,不是抽象的哪个他方世界,或是那个抽象的、看不到的本体,也不是纯精神性的价值,佛弟子不讲这个。同样的,佛弟子也不会把现实的利益当作价值,现实的利益是利益,我们必须重视,但它不是价值,它不能违反我们所持的价值!

      现实的利害关系不能违反正道的价值,只要与正道价值冲突的,这个利益肯定要依着正道走。所以佛弟子在体现现实的利益时,不违失正道,这种利益才是自利他利、不害己不害他的利益。原始佛教所讲的价值是「正道」,既不是世俗的利益,也不是抽象的本体论,我们叫做「缘起中道」。

      本体论者很重视价值,但他们的价值脱节于现实,所以本体论者很容易脱节于现实;世俗的人则是把利害当价值,就变成有利益而没有价值。以利润为价值的人不可信,因为为了他们的利润,可以「现在跟你说生,转个头跟你说死」,心中只有不变的利益,而没有奉守不移的价值与准则。一般唯利是图的人,事情只要和他的利益冲突,他就不会去做。

      学因缘法的佛弟子则不同,学因缘法的佛弟子以「正道」为价值,虽然不忽视现实的利益,但是这个利益必须与正道相应,只要与正道冲突,再大的利益也不会去做。但是,只要符合正道,即使做了会有所损失,学因缘法的佛弟子也会去做。为了符合正道,不怕损失、不怕奉献、不怕牺牲,这才是佛弟子的本色!这一点特别重要!千万不要错把利益当天堂,反而把真正的美好当作糟糕的事,那就应了佛教里的一句话——颠倒梦想。

      要有真正的因缘、缘生的智慧,才能远离「颠倒梦想」、正向解脱乃至涅盘。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22年3月9日,随佛长老于内觉禅林对僧众开示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