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教导人们能够自立自强,并非教导使人成为一个依赖者。
如同俗话说:不是只拿鱼给你吃,而是教你如何钓鱼。
听闻佛法即是学习: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原因、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确立解决问题的步骤。这四项普世验证的事实,即是佛门的四圣谛。
佛陀教育的内容,不是抽象的形上哲思,也不是神秘信仰,而是「息苦之道」,是如何务实解决问题与苦恼的正道。 佛陀教育的主轴,是要帮助人们解决现实人生的问题,不是提供一种「依赖圣灵救赎的信仰」。在佛法的学习中,学会以智见及实用方法来度越痛苦,学会自己面对问题与处理问题。
佛教强调慈悲与关怀,慈悲是务实的提供帮助,除了关怀困难,安抚不安、苦闷、焦躁及忧伤心境之外,当人们心绪较为平静以后,即帮助、引导人们认清问题。认清问题包含四项要点:看清问题所在、导致问题的缘由是什么与如何缘起、问题的缘由是如何缘起,还有开启灭苦的正道。除了帮助人们认清四项攸关问题的真实,更帮助、鼓励人们务实的实践,这即是慈悲的真正内涵。
慈悲不只是帮助,更是自助的教育。
佛法也可说是医学,是治疗生命苦恼的医学。佛法是医科,不是信仰,必须务实、实际,能够清楚无误的指出病理现况,并且点出病缘为何及如何消除病缘,规划出明确的治病步骤,最后付予实践。
听闻佛法,是为了学习解决问题与苦恼的方法,勿需迷恋于说法者的美丽辞藻,或玄渺境界的陈述。这类意境优美的说法,往往是「写意而不写实」,难以提供务实的帮助。这对解决现实问题来说,多是不务实际。
诸位法友!学法的重点,不在说法者的口才,应着重必需言之有物,必需符合现前实际面临的问题,必需确实显现当前困难的缘由──集法,必需看清问题缘由如何消除──灭法。如此,在明白问题之集法、灭法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确知解决问题与苦恼的步骤。
否则,即使说得天花乱墬、头头是道,描绘出种种美丽、理想的境界,依旧无济于现实。
切记!学法要善于判断,如此才能真实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