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学人的学习方向

2022年1 月26日      450次
分享

      原始佛教学人必须改变生活的态度,改变做人的素质。

      佛陀所谓「正念」,指的是每件事情都得看清当时的因缘。当时的因缘有当时的肯定性与必然性,不容怀疑。好比「今天天气热–大家穿短袖」,这在此因缘中不容怀疑;不能用冬天的因缘来否定夏天天气热穿短袖喝凉水的现实。所以并非什么事都不能坚持、都是假的。

      所谓「正见」,指的是缘生正见,亦即看清楚什么是当前因缘的缘生法,什么是当前因缘的可能与不可能。

      所谓「正志」,指的是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即是七觉分的择法觉分)。佛法教我们临事要有智慧、有正见,能果断、勇敢、坚决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没有的」不要想,「现在有的」要好好运用。凡事不要苛求完美,盖世间没有完美之事,不能只想得不想失,只想完美而没有缺憾。若想两全其美,对事情的决断就会犹豫、拖延,这会浪费时间。学原始佛法,要懂得避开两全其美的思维惯性,看清楚「什么样的效果是必须有的,这样的效果必须付出多少的成本代价」,如是,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反应、行动的速度就会比较迅捷、有效率,方能做出符合当前因缘、能自利利他的抉择。

      正念、正见、正志之后,就得付诸行动–正语、正行、正命,并且精勤不懈–正勤。

何谓「掉举」?并非是「有念头」就是掉举;脱节于现实的念头,远离现前人生的实际,此即失念,亦名「掉举」。

      何谓「昏沉」?当失念时,「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的判断被遮蔽了,此即「昏沉」。

      因此,扫除掉举和昏沉,方能断疑盖。疑盖断,勤修八正道,则能断贪欲盖和瞋恚盖。

      原始佛教倡导的是务实有力的生活态度,学人必须戮力改变生活面向和身心品质,提升身心素质,使身心得利、自他得利,方能与佛法相契相应。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18年3月11日,随佛禅师于内觉禅林「周日共修」的部分开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