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入手处

2022年1月26日      127次
分享

      谈修行,先要懂得「放下妄执」,所谓的妄执,便是指脱节现实的坚持、理想或需求;放下脱节于现实的妄执,学习面对现实。「面对现实」——正是学习佛法的首要功课。

      佛法认为世间事事物物尽是「缘起」,因此面对现实时当问:「何因何缘导致这样?何因何缘导致那样?」佛法认为世间没有绝对、唯一、固定的答案,端看「什么样的因缘会令眼前如是」,这是佛法面对现实的态度。

      认为「一切都会如何如何、世间都是这般这般」,这是耆那教的观念。例如:耆那教认为「众生都有罪」、「一切都是业」、「世间都是苦」,主张「放下一切」。这种不探寻问题的因缘、不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只是一味的以消极、否定、厌离的态度来面对世间种种,与佛法的务实的态度实在是大相迳庭。

      佛法强调「如实知,如实见、如实说、如实而行」,落实在修行上,则需要面对事实。四圣谛的教导,首先就是「面对现实」,接着了解「是什么因缘导致这样?」「如何做才能让好因缘持续?或是改变什么就能改变此不当的因缘?」然后「循着正确的道路勇往前行」。

      当一个人遇到问题时能习惯的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这个人便是找到了当前生活的入手处。「什么因缘会这样?什么因缘不会这样?」想解决问题,就得避免问题发生的因缘;想要有什么,就得耕耘让那件事情发生的因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所为、有所不为,符合眼前的事实,这样的生活肯定踏实,内心笃定,活得很平安。

      修行并不复杂,首先得面对事实、符合实际,亦即了解「生灭法」:「何因何缘会如是?何因何缘不会如是?」这正是八正道的「正念、正见」:面对现实,以及对现实如实知、如实见;接着是「正志、正勤」:立定志向修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精进且坚定不移;再者,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则是「正语、正行、正命」。当七支具足,便成就「正定」。修行的准则若抓准,其实修行不难。祝福大家!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21年3月28日,随佛长老于台北中道禅院「周日共修」的部分开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