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天涯何处无芳草」,只要用心欣赏,到处都是芳草;只要用心,必能看到别人生命中可贵的一面。只要心怀欣赏,必能看到眼前不完美却美丽的世界。反之,心怀完美的期待,必定是看到不足而破落的世界。用自己的需求看世界,多数是看到不足,因为世界绝不是为我们量身打造,这就是「活在现实,却处在心情」。
举例来说:我们交朋友,如果对方认为我们毫无优点,关系不可能长久,因为对方是依他的认知与需要来看待我们。重点是我们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他人的需要与想法而活,任何人都不是为其他人量身打造而如此。但是,不管发生什么事,只是毫无条件的肯定、支持我们,不会提醒、督促、教诫我们,也不反对我们的人,不是值得亲近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会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虽然没有恶意,但是全然的支持,容易让人走上偏差的路。古人说:「慈母多败儿。」如同宠爱孩子的母亲,会误了孩子的健全发展。
人活着需要鼓励,也需要适当的教诫,有支持与反对才能良善的成长。如同树需要阳光、水分和养分,也需要秋天落叶,冬天的休养,让树能内敛和休息,隔年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
人需要支持与胜任,有了支持与胜任经验后,更需要教诫与反省,才能进一步的修正与超越。
浅薄的修行者,由于自视甚高,很难在别人的身上看到值得学习的事,或者不断的与高明的人比较输赢,无法从别人的身上学习与成长。
世界上没有最高明的人,因为生命都是「在当前因缘中独一无二的显现」,既没有重复性,也没有替代性的呈现在当前的因缘。因此,生命之间不是比胜负、高低,当看不清生命的真实,不懂得欣赏与尊重生命,才会处处与他人比胜负。
有内涵的修行者,是将佛法内化于生活,展现为生命的呼吸,用欣赏与分享面对生命,以反省与精进处理世事。真正的「学法者」,总是能看到值得学习的人与事,警觉应当改进的地方,心怀珍惜、感恩与平安。如此的心怀欣赏、感恩、满足与幸福,也有警醒与精勤,所以「日日有光明,时时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