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理想」?内心想要有,但现实却没有的,叫作「理想」。如果用内心的理想立志,先将理想设定好,再想怎么样能达到,失败的机率铁定很高。因为多数人的理想与现况有一大段距离,落差所导致的挫败感,往往是造成失败的最大杀手。
我们要「做现在」,不要「做理想」;努力于现在,不是努力于理想。
例如,想改变自己的质量与素质,这也是理想,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不要一开始就想改变环境,而是从改变内心「想要的」与「不想要的」下手。我们很多的行为模式都是从内心的「要与不要」来表现,若我们一开始,就想改变环境与遭遇,我们将会无能为力,很快地便被挫折感打败。
先调整我们的要与不要、怕与不怕、担心与不担心、喜欢与不喜欢,而后我们的行为自然便能搭配妥当。先改变某个作为,接着将会有其他的作为,一个月内就会有不小的改变。
「努力做现在」,而不是「努力做理想」,养成一个新习惯只要二十九又四分之一天。世尊教导的便是要我们改变自己。
与别人分享我们美好的人生经验,这是一种生活模式,而不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的作为。好比:度众生是美好的经验,若「众生不度尽就不成佛」,这便会变得很沉重!度众生,是将生命中的正面经验分享给这个世界,在每次的分享中,让旁人也知道这是美好的生命模式;再者也可藉此强化、深化自己的生命经验。这是一种自利利他的行为,不要把它弄得很有压力。
分享美好的经验给周围的人,会如滴水穿石一般,愈做生命力量愈强,形成良好的生命模式。在你不断的分享中,对方感觉你对他没有威胁感,虽然他有时对你的分享可能不以为然,但你不会被自己的挫折感打败,或被你自己的理想压垮,因为你只是在「努力做现在」。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22年8月10日,随佛长老在台北内觉禅林对僧众开示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