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弟子尚在人间

2022年1月26日      121次
分享

      佛弟子在佛前供灯、供花、供香,这些仪式具有什么意义呢?有些人认为佛像只是尊泥塑木雕,何需对着一尊雕像既是礼拜、诵经,又是供香、供灯、供花呢?那些都只是没有必要的宗教仪式。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佛像虽然是泥塑木雕,不是真正有生命的佛,但是,只要佛前仍供有一盏油灯、一支蜡烛,甚至是一朵小花,世人将因此知道一件事:佛陀的弟子尚在人间,依然缅怀着 佛陀,感念 佛陀的恩泽。

      一个人心中有佛,他在日常言行当中,在待人接物之际,必然会自然的表现出佛法的内涵;藉由此人的言行举止, 佛就从此人的内心走出,展现于人间世界。所以,当这个人于佛前礼拜,在佛前供花、供香、供灯时,他身、口、意展现的虔敬与感念,便让他眼前的那尊佛像有了生命。在那一刻,佛像便不再只是泥塑木雕,而是有生命的佛。

      相反的,内心没有佛、对佛法欠缺感情的人,往往只是在研究佛法而已,对他们而言,佛像只是泥塑木雕,认为礼敬、供养都是不必要的宗教形式。即使别人善意提醒他们:供佛有功德,供佛代表一个人对 佛陀的礼敬与怀念;或是提醒他们:佛寺做早晚课,有助于众人对团体产生向心力。然而由于缺乏那份感情,虽然他们明白这的确是实际有效的事实,但他们还是不会去做。

      凡是对佛法有真实的认识,了解 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对人类社会、对个人生命提供了重大的影响与贡献,或是真切感受到自己及家人因佛法而大大受益的人,其内心对 佛陀、对佛教肯定会有一份感激、感情与重视,当他们看到佛像,自然会双手合十,对着佛像虔诚礼拜,这是他真情的流露。

      内心只要有感情,不待他人提醒,自然会做出珍惜对方的事,比如面对父母、师长或伴侣,自然愿意为对方设想,做出让对方受益或感动的事。相反的,一个内心对别人没感情的人,别人再多的提醒也是枉然,他就是不会去做。

※本文由书记组整理自2021年3月28日,随佛长老于台北中道禅院〈周日共修〉的部分开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