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予四圣谛学人的建言

2022年5月1日      267次
分享

随佛比丘 撰于纽约中道禅林July 11, 2011

1.同源、同宗、同困境

      目前华人的原始佛教及南传佛教圈,都是千余年来首现于华人世界的「四圣谛」修学教团,可说是极为可贵!而且不论是原始佛教或是南传部派佛教的学人,两者都是出自「(大乘)菩萨道」而转宗于「原始佛教的追寻」。纵使二者间有所不同,但毕竟还是同属「四圣谛」的学人,同是为了「四圣谛」的确立,而同劳于华人世界的宣教活动。虽然当中依观点、需要及目标的差异,有采取「不得罪(大乘)菩萨道」的方式来发展自己,也有用「平实说出真相」来传扬圣道,更有用「强烈批判(大乘)菩萨道」的作法来对抗困境,但不论是何等作法,在传统「(大乘)菩萨道」的眼中,原始佛教或是南传部派佛教都是被歧视为「小乘人」,不会有任何「特别意义」的差别。如果原始佛教或是南传部派佛教的学人,看不透此一实际的现实,彼此不懂得相互团结、合作,互相分享经验、共同成长,那么只会「自败门庭」,终无所获。

2.部派难传于大乘

      南传部派佛教的教说,虽然还是肯定「四圣谛」的真实及究竟,比「(大乘)菩萨道」更为纯正、真实,但毕竟多有揉杂后世部派的观点及主张,不同于更为古老、纯正的原始佛教。更重要的是,南传部派佛教教说上的缺失,早已为「(大乘)菩萨道」所掌握,不足以憾动「(大乘)菩萨道」的误解。譬如近年来有「(大乘)菩萨道」的学人,一面学习南传禅法、宣讲《阿含经》,另一面公开批判「依心、依识的南传教说,是(大乘)菩萨道唯心、唯识的源头」,也有(大乘)学人公开表态学习南传是因为「大乘」的缘故。这些不正是说明南传部派佛教的教说,只是被利用来填补「(大乘)菩萨道」的不足,既无法撼动「(大乘)菩萨道」的误解和信仰,也不足以真正改变「(大乘)菩萨道」的菁英(为了巩固宗派利益者不论)吗?

3.合则大利,分则大害

      纯正原始佛教的观点及教说,在「(大乘)菩萨道」学人的了解之外甚远,全无后世「部派」的观点及说法,法味纯正,不仅能够修正、弥补「部派」的缺失及问题,更鲜明的映现出「(大乘)菩萨道」的盲点及矛盾。在「四圣谛」重兴于华人世界的宣教史上,原始佛教可以修补部派佛教的缺失,而南传佛教可以助成原始佛教的稳定力量,唯有信受「四圣谛」为圆满、究竟的学人能够团结一致,才更有机会及力量促成「四圣谛」中兴于华人世界,导向「正法住世」。

      反之,若是原始佛教与南传部派佛教的差异,被部份南传佛教学人视为背叛及挑战,或是看成宗教利益的侵夺,而受到「某些(大乘)菩萨道学人」的利用,刻意挑拨、操弄南传部派佛教学人对原始佛教的不满,进而分化及鼓励对抗,发展为两者抗争、对立的局面,必将破坏「四圣谛」重兴于华人世界的契机,阻隔「正法」的道路。因此,为了让「四圣谛」稳固的中兴于华人世界、利泽世人,原始佛教的学人绝不可和南传部派佛教对立,应当致力于原始佛教和南传佛教的和谐、团结、同利,而南传部派佛教的学人也不宜攻讦、排斥、破坏原始佛教,因为这是「自坏长城」,既无法折伏来自「(大乘)菩萨道」的质疑,更无助于南传佛教稳固于华人世界。藉由原始佛教及南传佛教的团结一致,才能稳定有效的中兴「四圣谛」于华地。

4.相互圆成,避免内斗

      华人世界的「佛教思想溯源思潮」,经由过去二十余年的努力,已有了初步而微小的成果,依止「四圣谛」的修学者日渐增多,华人的声闻僧伽已有数十位或近百位尊者,又华人声闻僧团及修行道场,也在近年逐渐的成形。这些都是过去二十余年来,分不清多少人前仆后继的努力成果,是许多僧信携手合作、惨淡耕耘的成绩,现今的参与者多是受到前行者的牺牲、奉献的庇荫。如已故的显如法师、明法尊者等,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付出。

      揭示「四圣谛」是究竟、圆满的佛法,坚持「四圣谛」不是「小乘」或基础佛法,确定「声闻解脱戒」与「声闻僧团」是佛教的正统传承,这都是「四圣谛佛教圈」的共同、不易的准则。华人的原始佛教及南传部派佛教,都是同属华人的「四圣谛佛教圈」,两者虽有「依经」及「依论」的差异,但都无违于「依止四圣谛」的宗旨;依止出家的僧团,虽有泰国、缅甸、锡兰的不同,但都是同属「佛陀的声闻弟子僧团」,也都同为「华人声闻解脱僧团」的一份子。修学佛法的基础,毕竟不离于人格素质与行为教养,不需要为了见解及律承师门的差别,而有了对立的情结,否则终是为了荣耀自己而已!更不可以为了维护自己或掌握徒众,随意的毁辱其他学派及学人的品德名誉,否则只是造作卑劣事罢了!

      在此,敬请华人世界的「四圣谛」学人,有德、有智、有信的出家尊者、法师,能够以兴隆「四圣谛」为本,传续解脱僧团的律承为任,安立正法于华地、利泽世人为首要,不要为了保护学派面子及利益,或是追求个人的名位,而排挤其他师门、学派的学众;更不宜「不依经、不依律」的批判原始佛教与南传佛教的僧伽,这只会让华人的解脱僧团分裂、无力,而变得更为孤立而已,实无助于正法住世。此外,建请有德、有智、有信的居家信士,能够维护、尊重原始佛教与南传佛教的僧伽及信士,避免为了见解的深浅或偏正,或是传教方法上的些许不同,在任何的场域,恣意的攻讦、贬谪、轻慢对方,轻率的评价、论断僧信的高低。因为这只会让世人看轻彼此而已,不仅不会增加自身的荣耀,更无助于「四圣谛佛教圈」的团结、发展。

5.揭示圣教,利泽苍生

      华人的「四圣谛佛教圈」,经历二十余年的辛劳努力后,现在已到了需要转型,才能进步成长的阶段。过去因为华人传统上的困境,使得「依止四圣谛」的南传佛教学人,不得不提出说明及辨正,或有的因为受到相当程度的歧视及伤害,实行严厉批判华人佛教传统,起而对抗遭受歧视的困境。这些都是在华人传统误解「四圣谛」的因缘上,难免有的发展及对应方式,无关乎对错、好坏。如今华人社会误解「四圣谛」的不当传统,已渐为华人社会知晓,不再是「(大乘)菩萨道」一家独说的情况,而消除误解、避免「宗教歧视」,虽然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事。但是为世人说出「佛陀原说」,让世人得到真实利益,才是引摄世人归向  佛陀之道,进一步开展「四圣谛佛教圈」的重点。

      谨此呼吁华人世界「依止四圣谛」的学人,共同减少内部的分化,增加彼此的合作,避免对外无谓的对抗,促进利世的的建设及作为,多赞叹世间有益、有利的善行功德,放下个人的自负、自许及高慢,消除不实的偏见及歧视的心态。团结原始佛教及南传佛教,整合对「四圣谛」有敬、有信的学人,摄纳对「声闻僧团」有信、有义的诸方信士,共成于兴隆「四圣谛」、传续「声闻僧团」、确立正法律植根于华人世界的大事。

6.和谐分流,共抗危机

      现今的原始佛教与南传佛教的「四圣谛佛教圈」,还有汉传「(大乘)菩萨道」与藏传「(大乘)菩萨道」,虽然彼此之间有着「教说及信仰的根本差距」,不可能真正的「水乳交融」、「和谐无争」,终究是各说各话、各传各法,教说及教众是分流而行,难有结构上的接合处。然而,「泛四圣谛佛教圈」与汉传、藏传「(大乘)菩萨道」,都还是认可自身是出自  释迦佛陀教下的传承,姑且不论当中的真实性为何,各派无有否定  释迦佛陀的光明。

      近四十年来,华人世界有自称「一贯道」的民间新兴宗教传出,利用「(大乘)菩萨道」的观音及弥勒信仰,以否定、去除  释迦佛陀的传承为主张,建立「一贯道」的传承。在短短数十年内,「一贯道」吸纳了大量的汉传「(大乘)菩萨道」信众,起而和佛教对抗,广传于台湾、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华人世界,这是佛教的警钟,是维护  释迦佛陀信仰不可忽视的重大危机。

      因此,敬信  释迦佛陀的「四圣谛佛教圈」,以及汉传、藏传「(大乘)菩萨道」,应当致力在各说各话中,维持「互重教说,和谐分流」的原则,并藉由彼此的优点,合作防范信仰及教派统一的「一贯道」。若为了「教说及信仰的根本差距」,而相互歧视、压迫,进而互相对立、仇视及攻讦破坏,最终可能招致  释迦佛陀信仰的灭没及沦亡。

      诸方贤友!  佛陀的荣耀胜于我们自己的荣耀,世间的利益重于私人的利益,僧团的成就大于个人的成就,贤友法侣的团结远比徒众的依附更为珍贵。请为「四圣谛」的兴隆,苦难众生的息苦清凉,放下个人利益或师门利害的对立,一起携手共进于「菩提大道」。

      笔者不惭于「人微言轻」,谨以护法、护教及度世的真诚,建言与教界大德,共进于正法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