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分别说或因缘说

2022年5月1日      363次
分享

选录自  随佛法师著《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 2010

      根据南传《岛史》及觉音着的《善见律毘婆沙》,阿育王时代优禅尼僧团的目犍连子帝须主张「佛分别说」,教阿育王以「分别说」为准,审定何者为「正法之比丘」,并采用一一审问的方式,排除「附佛」的「外道(非分别说者)」,再依奉行「佛分别说」的僧众,举行「结集」,作为统一佛教教说的根据。这是南传铜鍱部对所传承的源头,优波离系优禅尼僧团的历史陈述。然而,  佛陀是「因缘说」,或是「分别说」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应当要从各部派传诵的古老经说当中,探求各部派的「共说」才能确定。根据阿难系说一切有部传诵的《杂阿含》与优波离系分别说部传诵的《相应部》的共说, 佛陀应当是「说因缘者」,绝对不是「分别说」。见南传优波离师承分别说系铜鍱部的《相应部》『因缘相应』20经1及阿难系说一切有部《杂阿含》296经:

      《相应部》:『因缘相应』20经:「世尊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缘起及缘生之法,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则为说。……诸比丘!缘生而有老死;诸比丘!缘有而有生;诸比丘!缘取而有有;诸比丘!缘爱而有取;诸比丘!缘受而有爱;诸比丘!缘触而有受;诸比丘!缘六处而有触;诸比丘!缘名色而有六处;诸比丘!缘识而有名色;诸比丘!缘行而有识;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如来出世、或不出世,此事之决定、法定性、法已确立,即相依性。如来证知此,已证知而予以教示宣布,详说、开显、分别以明示。」

      《杂阿含》296经:「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因缘法及缘生法。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缘生有老死),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如是随顺缘起,是名缘生法,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名缘生法。」

      依据阿难系僧团及优波离系分别说部传诵之古老经法的「共说」,确证  佛陀是「说因缘者」,而不是「分别说」。此外,在两部的各别教说中,也是指出「佛为说因缘者」。见南传优波离师承分别说系铜鍱部的《相应部》『因缘相应』21经2及阿难系说一切有部(大正藏)《杂阿含》53经:

      《相应部》:『因缘相应』21经:「诸比丘!如来具足十力,具足四无所畏,示知牛王之事,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济度众生。﹝所谓﹞:色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灭如是如是;受如是如是……;想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识如是如是,识之集如是如是,识之灭如是如是。此有时即彼有,此生时即彼生。此无时即彼无,此灭时即彼灭。即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依无明之无余,依离贪灭乃行灭,依行灭乃识灭……如是此为全苦蕴之灭。」

      白世尊曰:「沙门瞿昙!何论、何说!」佛告婆罗门:「我论因、说因。」又白佛言:「云何论因?云何说因?」佛告婆罗门:「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根据优波离系大众部传诵的《摩诃僧祇律》,在「第一次经典结集」时,圣弟子们是清楚的说出 佛陀教说的核心是「因缘法」。见《摩诃僧祇律》3

      「时尊者大迦叶问众坐言:今欲先集何藏?众人咸言:先集法藏。复问言:谁应集者?比丘言:长老阿难。……时尊者阿难即作是念:我今云何结集法藏?作是思惟已,便说经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郁毘罗尼连河侧菩提曼陀罗。尊者阿难适说是语,五百阿罗汉德力自在者,上升虚空咸皆喟叹:我等目见世尊。……尔时,阿难说此偈言:勤修习正受,见诸法生灭,知法从缘起,离痴灭烦恼;勤修习正受,见诸法生灭,知法从缘起,证诸法灭尽;勤修习正受,见诸法生灭,知法从缘起;摧伏诸魔军,勤修习正受,见诸法生灭,知法从缘起,如日除众冥。」

      在优波离师承大众部《摩诃僧祇律》的记载中,  佛陀教导需当「见生、灭法,知法从缘起」。根据阿难系说一切有部《杂阿含》49,103经、优波离师承分别说系铜鍱部《相应部》『因缘相应』21经(见前引经文)、『蕴相应』89,126经,两部经诵的共同说法,「见生、灭法」也就是「见集、灭法」,而「见集、灭法」正是指「明见十二因缘法」,并且「明见因缘法」即是得明、断无明的核心法钥。

      《杂阿含》49经:「佛告阿难:善哉!善哉!应如是答。所以者何?色是生、灭法,受、想、行、识是生、灭法。知色是生、灭法者,名为知色;知受、想、行、识是生、灭法者,名为知(受、想、行、)识。」

      《杂阿含》103经:「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是名真实正观。」

      《相应部》『蕴相应』89经:「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谓:)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想……;行……;此是识,此是识集,此是识灭。彼若于此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者,随伴五取蕴之我慢、我欲、我随眠之未断者,达永断。」

      《相应部》:『因缘相应』21经:「诸比丘!如来具足十力,具足四无所畏,示知牛王之事,于众中作狮子吼,转梵轮,济度众生。﹝所谓﹞:色如是如是,色之集如是如是,色之灭如是如是;受如是如是……;想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识如是如是,识之集如是如是,识之灭如是如是。……即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如是此是全苦蕴之集。依无明之无余,依离贪灭乃行灭,依行灭乃识灭……如是此为全苦蕴之灭。」

      《相应部》『蕴相应』126经:「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有色集法者,如实知有色集法。有色灭法者,如实知有色灭法。有色集、灭法者,如实知有色集、灭法。有受集法者……乃至……;有想集法者……乃至……;有行集法者……乃至……;有识集法、灭法者,如实知有识集、灭法。比丘!说此为明,如是为明人。」

      在  佛陀的教法中,开示、显发的是「因缘说」,教导的禅法也是「观五阴的集法与灭法」,也就是「观十二因缘法」,是修「因缘观」,而不是「分别观」。见阿难系说一切有部《杂阿含》68,1307经、优波离师承分别说系铜鍱部《相应部》『六入相应』107经、『蕴相应』94经:

      《杂阿含》68经:「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如实知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此)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缘眼及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如是缘耳……。鼻……。舌……。身……。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如是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相应部》『六入相应』107经:「诸比丘!说世间之生起与灭没。且谛听。诸比丘!以何为世间之生起耶? 以眼与色为缘,而生眼识,三者和合为触,依触之缘生受,依受之缘生爱,依爱之缘而取,依取之缘而有,依有之缘而生,依生之缘而有老死、忧悲苦恼绝望,此即世间之生起。以耳与声为缘……以鼻与香为缘……以舌与味为缘……以身与触为缘……以意与法为缘……依生之缘而有老死、忧悲苦恼绝望。此即世间之生起。……」

      《杂阿含》1307经:「何等为世间?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受阴,想受阴,行受阴,识受阴,是名世间。」

      《相应部》『蕴相应』94经:「诸比丘!色是世间之世间法。如来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受是世间之世间法……想是世间之世间法……行是世间之世间法……识是世间之世间法。如来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

      如是依据两大师承、三大部派传诵的古老经说及律戒的内容,证明了  佛陀是「说因缘法」,教导「修因缘观」,应当不是后世佛教部派主张的「佛陀是分别说」。

 

注释

1.见南传《相应部》SN12.20:参台湾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14册p.29〜p.32;大正藏《杂阿含》SĀ296经

2.见南传《相应部》SN12.20:参台湾元亨寺出版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14册p.29〜p.32;大正藏《杂阿含》SĀ296经

3.见《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二:参大正藏T22 p.491.2-21 ~ p.49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