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原始佛教学人的公开信
随佛比丘 撰文
1997年中道僧团初立,台北内觉禅林还在草创的阶段,当时僧团谨守「依经、依律、不依论」的修学准则,将「十二因缘」、「四圣谛」传扬于台湾佛教圈。
自公元2002年起,中道僧团承续十九世纪以来,东、西方学者的考证研究,特别是华人佛教印顺导师对初期佛教传诵的考证成果──《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杂阿含经论会编》,即改以汉译《相应阿含》、南传《相应部》的『因缘相应』、『食相应』、『圣谛相应』、『界相应』、『五阴相应』、『六处相应』、『道品相应』等七事修多罗的古老共说,做为学习 释迦佛陀教法、禅法、菩提道次第的根据。
这是佛教史学界经过两百余年的探究考证,而得知是最为古老的「第一次经典结集」的集成,更是探寻 释迦佛陀原说的最可靠依据。从此,依据七事修多罗古老共说为修行方针的中道僧团,即从南传僧团的传承,改变为传承、宣扬原始佛教的僧团。
转眼之间,传扬原始佛教已经匆匆过了十一年。在这十一年中,个人根据七事修多罗的古老共说,还有印度部派佛教各派史献典籍的考证中,致力于厘清后世佛教之「增新」与「异说」的揉杂、融摄,进一步的确证「第一次经典结集」的集成,而得以还原 释迦佛陀亲说的教法、禅法、菩提道次第。
这个奋力十余年的成果,陆续的在中华原始佛教会出版的《正法之光》月刊当中,连载流传于世。当然考证、传布的内容,一定有所不同于后世佛教的部派学说思想。否则,如何分辨出 佛陀原说与部派宗义的差异呢?
佛教界的学人当中,不论是来自南传、北传或藏传,都有很多诚心求法与学法的修行者,这些诚心为法的学人,都是有心探究 佛陀原说的真诚佛弟子。然而,因为受限于传统佛教的思考,或是对中道僧团的了解有限,对中道僧团传扬原始佛教的做法,不免有所误解,或是攻讦、批判、反对。虽然如此,中道僧团依然不计恩怨,诚恳、欢喜与热切的分享修学经验,利益十方的大众。
一、佛陀原说的探究及传布
自《正法之光》创刊以来,教界的争论与批判是当然不少,但是读者还是一年比一年多,因为了解而接受的学人,更是大有人在。
《正法之光》刊载的内容,除了原始佛教会在世界各地的活动资料以外,主要是「佛陀原说的考证与还原」。在目前宗派林立的佛教界,传袭的说法是以宗派的学说思想为主,现实上是「人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各自拥有自派的传统与信众,谁都说服不了谁,而谁也都打倒不了谁。由于这是佛教界的实际现实,所以要在现实的环境下,传扬「佛陀原说的考证与还原」,反而成为最困难的事。换句或说,想在佛教圈中,宣扬 释迦佛陀的亲说教法,是目前教界内最具困难与挑战的事。
中道僧团为了让十方法友能够循序渐进的学习、了解「释迦佛陀的亲说教法」,避免不解与误会造成不必要的学习阻碍,在《正法之光》刊载内容的安排上,是先登「佛教演革史」的考证,接续登载「教说演变史」的考证说明,接着再登载「经说的演变与还原」的考证内容,最后登载「禅法的演变与还原」的考证。如是按步就班的刊载与说明,将十多年来针对「佛陀原说的考证与还原」的探究成果,广传于现今世间,利益华人社会、国家、民族。这是「佛陀原说」根植于华人世界,最为重要的基石,也为全体华人乃至世界,从「佛陀原说」得到现世利益与解脱的受用,最为至要的关键。
承续与宣扬 释迦佛陀的原说,是无比的艰辛,这不是为了开宗立派的宗教利益,更不是为了个人的名位利得,而是为全体华人世界的福祉,还有圣教的传续久长,必需走的道路。
二、传布佛陀原说的艰辛
不同于现今各派传统的说法,不免引起争议。有了传承教法的争议,也就会带来各种贬谪、毁谤、排斥,甚至令人遗憾的无谓伤害与对立。这种困境的发生,表面上是教说的差异而引起的问题,但在事实上,是隐藏在人心底层的名利与地位的争竞,才是真正的主因。看看现实人间的佛教,念佛人与念佛人不争吗?大乘人与大乘人不争吗?南传人与南传人不争吗?甚至某些原始佛教学人,也是为了个人的虚荣及名利,起种种妒嫉与争竞,费心思的「比赛高低」。
对于佛陀教说的认知差异,原本就是佛灭以后的佛教现实,学人之间的见解差别,正是佛教分裂的原因,而潜沉在底下的真相,是藉由教说的差异,进行此胜彼劣的争竞,进而达成名利与地位的利益,才是佛教分裂的根本元凶。
简单的说,佛教学人早已习惯各说各话,「见解差异」根本不是什么新闻。借着「学说的差异」,采取贬谪、毁谤、排斥的作为,将仰信不同见解的「异己」,打压成邪魔歪道、牛鬼蛇神,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幌子而已!这些人真正做的事,是假藉「学说差异」的理由,煽动佛教学人进行各种攻讦的言行,实则是为了巩固自身名利与地位的竞争罢了!「学说差异」与信众,都只是被这些人利用的借口与对象而已。
虽然事实是如此,但也最无可奈何!因为烦恼是人间难免的争斗根源,即使明知如此,又能如何呢?
传布佛陀原说的道路,不论内外困境有多么大,对于一个佛陀座下的弟子而言,不仅是自身智觉与信念的路,也是责无旁贷的义务与责任。
传法之路,有如登天的艰辛,即使力有未逮,还是至念无憾的走下去。
三、法教渐开的新问题
自二十世纪末叶印顺老法师著作的《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杂阿含经论会编》问世,华人佛教的大乘学人广受影响,探寻早期佛教传诵的『阿含圣典』蔚为风潮。
但是想要依据目前部派诵本形式的汉译四部阿含与南传五部尼柯耶,探得佛陀住世时的原始教法,毕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使根据印顺老法师的研究成果,从汉译《相应阿含》、南传《相应部》的『因缘相应』、『食相应』、『圣谛相应』、『界相应』、『五阴相应』、『六处相应』、『道品相应』等七事修多罗的古老共说,探寻「第一次结集」的经说传诵,也是高度困难的挑战。
自1983年《杂阿含经论会编》问世以来,曾有许多华人佛教学人尝试比对、探寻《相应阿含》、《相应部》当中七事修多罗的古老共说,但大多无法彻底的厘清部派诵本当中的部义揉杂,确知七事修多罗古老共说当中的「佛陀原说」。因为经说比对与厘清部义柔杂的困难度很高,加上华人佛教缺少研究印度初期佛教史献与经说典籍的传统背景,佛教学人的学力基础普遍性的不足,造成1983年~2002年的二十年间,教界学人对原始佛教的探寻,可以说是失败了。因此,1999年左右,探寻原始佛教的风潮明显的趋于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南传铜鍱部佛教的学习热潮。从此出家于南传佛教的学人日益增多,前往南传佛教地区学禅的僧众与信士是络绎不绝,原始佛教的探寻在不知不觉中,被自称为上座部佛教的修学风潮取代了。
1999年~2005年间,个人与中道僧团的僧众采取环岛游化的方式,将佛法传扬于台湾各地,可惜效果并不明显。自2006年~2010间,中道僧团依据经说,开始将「佛陀原说」传化于美国东岸的纽约、康州、麻州,还有马来西亚各地,传教初期的处境非常的困难与艰辛,来自北传及南传的攻讦、毁谤,可说是比比皆是。
2008年8月8日,经历六年时间编整完成的《相应菩提道次第》,先在美国纽约公开弘传,后才在台湾与马来西亚流传。还原「佛陀原说之修证次第」的《相应菩提道次第》传出,是在「佛陀原说」的探寻与还原上,确立了两千多年以来的新里程碑,同时也为原始佛教的重新显现揭开了序幕。但是揭示原始佛教的《相应菩提道次第》传世,引起佛教界正反两面的讨论与争议,却是更为巨大。如2009年在马来西亚,受到当地佛教僧人的排挤与打压,真的是令人印象深刻。中道僧团的处境,是步步为艰,可是支持的力量也愈加的显彰。
2010年~2013年间,中道僧团分别在台湾、美国、马来西亚创立了原始佛教会,为了广泛的传扬「佛陀原说」,更出版了简体、繁体的《正法之光》月刊,经由实体书与网络电子杂志的模式,开放的流通于海内外的华人社会。
在探寻原始佛教的风潮趋于式微的十年后,中道僧团将还原「佛陀原说」的探究及考证成果,无私的分享予海内外的佛教学人,续燃 佛陀正法的火炬,再次的让正法之光照耀世间。原始佛教的显现与传扬,在种种艰困的障碍下,日渐的走出一条宽平的路。
当原始佛教的光明日渐显现的时候,新的挑战与磨难,接续而来。虽然「佛陀原说」的出现,让诸多不知如何修法的学人,如同干渴逢甘泉,有了得度的机会与希望,但这同时也让许多的「有心人士」,看到了谋取名利的新市场。
这些「有心人士」,多数是聪明、反应快、有能力,自我期许高,对社群活动热切,表达能力与说服力佳,但是缺乏真诚的宗教信念与情操,也不习惯牺牲、奉献自己的利益,无私的成就他人。对佛法的态度,可说是「取用」罢了!只想利用佛法来利益自己,没有运用生命来利益世间与佛教的意愿。
自2008年至今,中道僧团接触过许多前来学法的人士,当中有用佛法作幌子,吸收一般的民众近学、跟从、支持及奉献,实际做的是搞个人崇拜、神化自己与谋取名利。有些甚至是夹杂着气功与灵通之术,提倡不当的迷信,蛊惑世人。乃至,公然宣称已经见法开悟、证得圣果,但表现出来的作为,却是矫伪不实、欺心欺人。或是将有法乳之恩的师长与学友,当做嫉妒的对象,视为假想敌的争竞与对立,背恩忘义。
在学习与传扬正法的道路上,当风雨满布、危难艰辛的时候,只有信念坚定、至心为法的人,同行于孤独的道路;当光明显耀、尊崇仰羡的时候,却是佛魔并立、珠目难分的共行于世人的面前。
在佛陀法教逐渐开展于世间之时,诸多附寄于正道的名利人,只是意图借着佛教而享有荣光,却无艰忍耕耘圣道功德的实际付出。长久来看,这是正法传世的隐忧,也是法教渐开的新问题。
四、坚定奉持法与律的僧团
个人与中道僧团共同奋力的还原「佛陀原说」,在各地传扬原始佛教,目的绝不是开立自宗自派,创立宗教事业。对佛弟子而言,最为重要的莫过于「亲闻佛陀圣教,见法度苦」。佛教界历经两百余年,费尽千辛万苦的探寻佛陀原说,目的不是在此吗?中道僧团还原佛陀原说,并无私的传扬于世,也是为了让 佛陀的教法得以传续后世,利泽世间。传承圣教,利益世间,才是还原「佛陀原说」的目的。
十方的贤友请静静想想: 佛陀的教法,应当用实践来宣扬与传续,或者用宣传的方式,作为宣扬、传续佛法的方法呢?
在佛门数十年的岁月,见过不知多少的布教师,更读过难数的宣教作品,但是在佛教学人的心目中,这些冠冕堂皇、掷地有声的宣教话语,毕竟无法让人真正的见到佛陀的行迹。再多、再好的宣教言语,对于佛弟子的内心而言,还是一场空!
佛陀的教法,除经法、禅法之外,即是戒律。经与律的重要性,在南传《长部》的《大般涅盘经》说:「我所说法、律,我灭后,是汝等师」。经法及经说当中的禅法,是帮助学人如何面对当前的身心,并且能够如实知见身心的真实,进而远离迷妄、度越苦恼。这正是面对、观察、如实知、离妄及息苦。
佛法的大用不仅是在利己,更在利世利人。佛法的传承,不只是一种学说理论,或实践方法,最重要是在一种典范的展现。因此,戒律的实践面,不只是息诸恶行的律仪持守,更为至要的是将学法社群导向离欲、无争与团结合作的典范。这才能真正的呈现出个人的正觉、离贪与度苦,是能群我互资的共成离欲、无争、团结合作的共荣群体,展现出自利利他的佛法大用。
经法及律戒的宣扬,既不只是在认知,更在实践;经法及律戒的奉守、传承,不仅在个人,更是落实在群体──僧团。因此,宣扬、传承 佛陀的教法,即需要能够务实实践经法与戒律的僧团。
中道僧团谨守「依经、依律、不依论」的修学准则,并且严格守持离欲的戒律,终生不受取、不积蓄、不使用金钱,不采用「为僧人处理金钱供养的净人」。这么严谨的学法、持律,正是为了在世间留一正法律的典范,经由实践与僧团的展现,如实的宣扬、传承 释迦佛陀的亲说教法。
目前我们不敢自满的说:「中道僧团是一种典范」,但是我们可以说:「中道僧团是尽了全力」。
五、守护正法律的善信护法
多年以来,个人传授「佛陀原说」的准则,一向是法云普覆、利泽十方,但为了避免法门之内寄附魍魉多起障碍,有三种人不施予深入法义的教授:一、贡高我慢、自负嫉贤,不敬三宝与师长者;二、贪名好利、阳奉阴违,假藉佛法谋取私利者;三、忘恩负义、欺师背祖,多起是非与争竞者。这三种学人,即使多有聪慧与能力,懂得建立群众基础,毕竟只是重于自己的地位与名利,难入圣道之门,如不洗心革面,终究是法门之患。
虽然过去二十余年来,个人在传法的过程中,也施予这三种人法益,但为了避免法门多事,在传法上不得不有所节制。然而,因为不能满这三种学人的个人需求,却也招致这些学人的不满,甚至破坏。往往破坏之人,原都是在此受恩之人。
中道僧团学法与宣教,有着既定不移的原则。在许多人来看,可能认为食古不化,或是门风严谨、固步自封,甚至批评为自大或自命清高。
但是对于佛弟子而言,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
记得在2000年时,僧团的谛严法师刚出家未久,僧众在花东地区游化、托钵、传法。有一天,我与僧团的法师们作了深谈:「我们都是出自父母的生养,理当奉养父母。现在我们为了出家修行,而离开父母的身边,未能尽孝于膝前,为的是什么?又我们舍弃世间的男女欢爱与种种享受,出家修行,为的是什么?我们愿意守持一生不受取、不积蓄、不使用金钱,也无有净人,为的是什么?我们放下对父母的责任,背负着世人的种种疑虑、批评与不满,也舍弃世间的种种安乐与享受,付出的代价是如此的巨大,我们出家为的是什么?是为了名利地位,或是尊崇虚荣?名利地位及尊崇虚荣,都不值得让我们放下报答父母的恩义,舍弃世间的种种安乐与享受!我们都不是来自社会的失意人,也不是为了衣食而寄附于佛门,为了出家而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这些代价无法从世俗人间取得同等的回报!我们出家到底为了什么?」既然世间没有什么利益,足以和舍弃一生所敬、所爱相提并论,出家到底为了什么?
我对法师们说:「我们心里都知道,出家修行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在此生见法、解脱。名利地位,或是尊崇虚荣,又不足以补偿放下父母恩义及舍弃世间种种安乐与享受的损失!我们出家到底要什么?既然不一定能够见法、解脱,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出家人所不能没有的?」我说:「出家不能没有的,不是名利地位及尊崇虚荣,也不是安乐的生活与健康。真正为出家人不能无有的,是正见与良知,还有亲身实践正道的经验。如果失去了正见与良知,即如盲人般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若是缺乏亲身实践正道的经验,则出家犹似自欺欺人。」
因此,正见与良知,还有亲身实践正道的经验,正是现实人间的僧团,不能失去的珍宝。传承正法律的僧团,不能全然保证代代都有圣弟子的出现,但是「依经、依律」的修行,不失正见与良知,还有亲身实践正道的经验,正是在现实人间传承正法律的僧团,应当具备的条件。
十方贤友与善信、护法们,请你们上承 佛陀的教诲,怀持利泽世间的恩慈,坚定的修持佛法,守护「佛陀原说」的传承,护持「依经、依律」修行,不失正见与良知,能够亲身实践正道的人间僧团。
佛陀教法的传续久长,需要你们的护持与参与。
六、团结僧信法水长流
当「依经、依律」修行的正法律僧团,还有坚定修持佛法、虔敬守护「佛陀原说」传承的护法善信,两者能够团结无分,必能让苦难世间得到殊胜难思的利益,也令「佛陀原说」传续久长。
至念 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十方苦息,法水长流。
出自《正法之光》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