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园
虽然宇宙是如此的辽阔,但为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只有一个,
不论我们是否喜欢与接受这个世界,赖以生存的家园就在这里。
这是一个美丽的大家庭,不仅有着极为丰富的生命和物种,
以及形形色色的兄弟姊妹,还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明信仰。
我们相互丰富了对方的生命,富足了这个宝贵的家园,同时也充实了短暂却珍贵的人生。如果离开这个家园,我们还能去那里?
二、共同的心愿
我们都珍惜自己的生命,
为了生命与所爱,人们愿意牺牲所有,
不论彼此的思想与信仰有多么的不同,
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这是共同的信仰。
如果让自己更好,是我们共同的信仰,
那如何才能让自己更好?
三、为何现在如此?
外在的世事与个体的认知、情欲相互牵引,
促成了个体的当前作为,
众多个体的行为彼此影响与关连,
即交织成为现在的趋势,
过去历史的影响与现在交错,
则成为现前世界的形态与面貌。
个人的遭遇与其他生命的命运紧密相关,
个人的作为影响了今日与明日的世界 。
四、“我”为何如此?
不论我们如何看待生命的发生与意义,
在事实上,任何生命必与其他生命息息相关。
如果我们不明白生命是“相互影响,共存共荣”,
对于自己的认识便难免于“独有”与“自我”的观点,
那么在追求美好人生的同时,
出于自私的欲求与独占的争斗作为,
终必会成为其它生命与自身的苦难。
如果我们不能明白:
“生命的存在与面貌,是许多因素彼此关连与相互影响的结果。
因此,变迁不定、无法主宰是一种必然的人生历程 。”
那么为了满足拥有与掌握的欲求,
必会使我们陷于追逐与失落的循环,
而内心的苦难、人生的苦难与世间的苦难,
便会在迷惑、不当的欲求与无益的作为中,继续下去。
五、如何远离苦难?
虽然我们无法掌握与拥有这个世界,
无法完全的主宰自己的命运,
但我们可以经由个人的内心与行为,
来影响与改善世界与自己,
不仅是现在,也会是将来。
如何远离苦难?
这应当从认识“ 什么是自我?”开始。
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 释迦佛陀说生命是因缘生,
是许多的条件所导致的结果,
所以生命是变迁流逝的一连串过程,
既无法主宰,也无法真正的拥有。
如果明白“因缘生”的事实,
人们将不会因为追逐自身的需求,
而作出无助于共存共荣的作为,
不仅能避免无谓的苦难,
也能远离为了长久的拥有,
而无法面对 “变迁流逝”所导致的失落与痛苦。
如此,人们将会经由智慧,而得到内心与世界的平安 。
六、关怀生命
在这无法确知有多么辽阔的世界里,
个人是如此的渺小与孤单,
但因为我们生存在同一个家园,
有了彼此的陪伴及扶持,
我们才能免于无助与寂寞。
关怀生命,珍惜人生,
智慧与平安的生命历程,
胜于“拥有”及“永恒”的追逐。
2007年9月14日,随佛长老应Asian American / Asian Research Institute / 2007 CUNY Forum on Buddhism之邀请,于CUNY Graduate Center进行宣讲,英文讲题为《PEACE AND MIND》,中文讲题为《明见因缘法──通向正觉与灭苦的智慧》。